衡山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力推进当地水稻有序生产

  衡阳日报8月8日讯(通讯员 夏建军 宋志伟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思远)“过去种水稻,种子、肥料要用背篓背,路也不好走,费时费力收入还低。但现在不一样,播种、插秧、收割全程机械化,省时又省力。”提起农业生产的变化,衡山县开云镇农民老夏感慨万千。眼下正是“双抢”时节,站在田埂放眼望去,金色的田野稻浪翻滚、稻香阵阵,收割机正在忙碌地作业,增产的喜悦从稻田间氤氲开来。

  作为种粮大县,近年来,衡山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力推进当地水稻有序生产,端牢了“饭碗”。

  种粮农户有了各种补贴

  严禁耕地撂荒,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粮食安全宣传进村入户,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为推进粮食生产,衡山县先后印发了《衡山县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衡山县2022年粮食生产督导工作方案》《衡山县发展粮食生产11条政策措施》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

  “我家获得的补贴是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有的上半年就到位了。”白果镇棠兴村种粮大户陈正恒开心地表示,有了种粮补贴后也有底气,计划下半年再扩大种植规模。

  记者了解到,今年衡山县早稻种植面积达到了17.8万亩。

  白果镇素有“岳北粮仓”之称,是衡山县的主产粮区。而提到过去,这里的村民频频摇头。田块零碎不整齐、水渠年久失修,易旱易涝,一直备受诟病。

  在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下,该镇掀起轰轰烈烈的“农田革命”:5250米沿山灌渠道排渠道得到了彻底整治,2500米的田间渠蜿蜒在田间、4座电灌站拔地而起......过去高低不平、分布零散的农田变成了“田成方、路相连、能机耕”的标准化高效农田,让农户叹气的土地摇身变成了“丰收田”。项目区每年仅水稻生产一项就可以增加467.68万元的产值。

  农户现代化种粮更轻松

  在白果镇国丰智能化育秧基地,一条水稻育秧全自动流水线正“火力全开”。工人放入专用的秧盘后,铺基质、播种、浇水、覆盖等程序就能通过机器自动完成。该育秧基地占地约8.5亩,分工厂化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粮食仓储中心、粮食加工中心、物联数据控制中心等区。

  “这条流水线1个小时就可以制作好1000盘秧苗,满足30亩田的需求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传统的人工育秧相比,工厂化育秧秧苗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生长快,能实现养殖废弃物100%再利用,实现田间塑料薄膜零污染,且移栽时间上比传统人工育秧能提前2--3天,移栽后秧苗返青快,每亩稻田增产55公斤以上,预计每亩农民可增收150元以上。

  “近几年,全县大力推广工厂化育秧技术运用。通过项目支持,目前已建起10个工厂化育秧基地,单季育秧规模可栽插5000亩水稻。越来越多的农户抱团取暖,大胆尝试规模化种植及新的推广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土地流转率及机械化率。”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科学产销和机械种植,我们也得跟上步伐。”白果镇长青社区种粮大户赵仲良深有感触,“现在种田可不一样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2000亩地几天搞定,要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田秀才”活跃乡间显身手

  近几年来,衡山县的田埂上涌现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田秀才”“土专家”。不久前,湖南“农广助农”工程衡山香米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在衡山县开班。市、县级农业专家齐聚一堂,专门为衡山县水稻种植大户、衡山香米产业领军人才、从事水稻生产的返乡青年等授课。

  为何要找专家授课?衡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道出原因:“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主力军,培养一批懂农业的人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衡山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分层分类培训,使全县高素质农民队伍规模达到1.1万人,今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00人,包括水稻生产、生猪生产、农机驾驶操作技术、统防统治植保无人机飞手等多个方面;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560人,重点开展了蔬菜标准化栽培、畜禽养殖实用技术、动物防疫员、乡村振兴人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业务培训等。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