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新传丨向文韬:初心如磐葆本色

衡阳日报8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唐 翔)连日来,骄阳似火,气温不断攀升。正午时分,衡东县新塘镇人武干部向文韬依旧奔走在湘广村,顶着烈日挨家挨户地做工作,鼓励村民们复耕复种,让村里70多亩“撂荒地”变“致富田”。
不惧炎炎烈日,只因一心为公。向文韬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服役,多次获评“优秀新兵”“优秀士兵”称号。
从部队到地方,向文韬历任衡东县委宣传部网管办干事、衡东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团支书等职务。他将部队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带到工作中,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续写军人新的风采,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一个退役老兵的使命担当。
为失亲战友带来“人间温暖”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在电视屏幕前,看着自己曾经驻守过的地方处处飘扬着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服役两年的向文韬激动万分:“这盛世如我们所愿!”
回忆将向文韬拉回到2008年。那一年,他和战友带着憧憬和梦想来到部队,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细心的向文韬却发现一个来自四川绵阳的郑姓战友不怎么合群,“只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待人接物过于谨小慎微......”
通过多方打听,向文韬才知道,原来小郑的家人在“5·12”汶川地震中全部丧生。无依无靠的他在跟随部队一起前往灾区做志愿者的路上,向部队领导提出了入伍的想法。
“同在一个部队,同在一个班,我们得帮助他。”得知真相的向文韬私下里跟其他战友们说起了此事。微妙的变化很快发生,战友们聚会的时候都会叫上小郑,一起打球、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向文韬还发动大家一起捐款,并带头拿出自己3个月津贴......
退役那一天,小郑手握战友们的捐款泣不成声地说:“部队是我唯一的家,战友是我唯一的亲人。”
捐献157毫升造血干细胞
“部队这所学校,教会了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向文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10年开始,他每年都坚持献血,为素不相识的人送去希望。

2017年8月,向文韬在一次参加无偿献血过程中,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挽救患有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向文韬爽快地答应了。
两年后,向文韬接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有一个身患白血病的患者,与他的血型初配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这位患者的生命。
“救,我当然愿意!”向文韬满口答应。但他的决定遭到了亲人的不理解,“你现在还年轻,如果身体垮了,今后这一家子怎么得了?”这一夜,向文韬辗转难眠。一边是患者急需造血干细胞救命,一边是亲人的担忧和反对。
“生命至上,应当先救人!”2020年4月,向文韬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省人民医院,经过长达8小时的提取手术,成功地从他的身体里提取了157毫升造血干细胞,为那位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向文韬也成为衡东县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听说这位患者是一名医学博士。他在接受治疗前一直坚守在治病救人一线。”向文韬告诉记者,把造血干细胞捐献给白衣天使,值得!
同年9月,向文韬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称号。
通宵疏散转移群众

“所有人员,马上返岗!”今年6月初,衡东县遭遇强降雨天气,新塘镇多处地点存在山体滑坡的安全隐患,需要紧急疏散群众,新塘镇党委书记赵健立马按下了信息发送键。
当天正是端午节,收到信息时,向文韬正和家人一起吃晚饭。放下饭碗,向文韬便冒雨冲出家门。与家人再见时,已是第二天下午。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这样的例子在向文韬身上不并鲜见。他时刻不忘军人本色,在逆行路上勇当先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健对向文韬赞不绝口,一再表示他把军人的优良品质和铁血担当带到了地方。
据悉,2020年疫情期间,他曾不顾父母妻儿担忧,第一个报名到衡东县农贸市场检测和检疫菜窗口,为衡东县人民“菜篮子”把好第一关。他连续两个多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每天检测上万斤菜,检疫买菜人千余次。
同时,他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履行一个“中国好人”的职责,参与防疫抗疫、助学、乡村振兴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
-----------------------------------------------------------------------
相关阅读
- ·衡阳“两客”智能监管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2021-04-23
- ·船山大道分段封闭改造施工2024-05-23
- ·两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2024-05-23
- ·高岭小学9月开始招生2024-05-23
- ·衡阳抗战纪念馆,喜添新藏品2024-05-23
- ·市生态环境局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