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村有增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位于洞庭湖西侧的湖南常德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和畜禽生产基地。

  当地以农业优势为依托,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培育扶贫产业,使得村有增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刚刚立夏,在常德澧县官垸镇仙桃村的一处葡萄大棚里,种植专家正在讲授葡萄的疏果技巧。现在,当地葡萄种植合作社为主牵头制定了产品标准,每串葡萄数量和重量,以及果实糖度都有明确规范,解决了以往葡萄种植,重品种轻管理,产量高,品质不高的问题。


  葡萄种植专家 徐双:首先我们先确定它的穗长,从下面往上,留16到18个穗轴,这是我们的要求。

  建档立卡贫困户樊明喜的妻子患病,每年医药费用就要2万多元,以前他只能靠种棉花和打零工维持生活。2014年樊明喜开始种植葡萄,次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湖南常德市澧县官垸镇仙桃村村民 樊明喜:反正那时候基本是每年都差(欠)账,自从2014年以后,自己种那个阳光玫瑰(葡萄),就说日子慢慢地越来越好了。去年10亩地大概是赚了50多万,前年8亩地应该也有50多万,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差不多有7亩。

  官垸镇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特色种植


  由于官垸镇原本是一处蓄洪垸,不能开展大型建设,也没有工业企业,当地根据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引导村民种植葡萄和黄桃。在种苗购销上让农业部门进行质量把关,再把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湖南常德市澧县官垸镇党委书记 颜军:充分利用高效农业产业,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光只让我们的贫困户稳定、彻底脱了贫,而且带动周边的群众也发家致富。

  编制贫困村产业脱贫计划 精准帮扶


  官垸是近年来湖南常德市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当地根据粮食、畜禽、蔬菜、水产等产业特点,编制了393个贫困村产业脱贫计划,做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


  湖南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百艳:紧扣了优质油茶、油菜、茶叶、水果、蔬菜和畜禽水产六大优势产业,着力完善了园区带动、集体带动、龙头带动,以及股份合作、务工就业等五种模式,重点推行“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常德模式”,带动贫困人口近30万人,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