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高校喜添“新秀”,衡阳幼高专强势启航
金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为推动衡阳教育做大做强,全力建设教育强市,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将衡阳幼儿师范学校、耒阳师范学校、衡阳市艺术学校三校合并新建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勇于教育教学创新、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幼儿园教师和农村小学教师,以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今年5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经教育部办公厅备案,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至此,衡阳市新添一所高等院校,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强势启航! 该校今年将参加高考统一招生,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生、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学生。
▲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三校强强整合,新建专科学校
当前,我市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规模大,在园幼儿和在校小学生人数超过80万人,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缺口高达3万人左右,随着计划生育新政策的持续推进,幼儿园教师及小学教师的紧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这将成为束缚我市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鸟瞰图
高楼万丈平地起。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根基。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将衡阳幼儿师范学校、耒阳师范学校、衡阳市艺术学校整合组建衡阳师范学校,在衡阳师范学校基础上,新建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强强融合,优势尽显。衡阳幼儿师范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湖南省最早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两所学校之一,有“幼师摇篮”之美誉,在全省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耒阳师范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湘南中师教育的“领头雁”;衡阳市艺术学校创办于1960年,被誉为“湘南艺术家的摇篮”。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我市职教品牌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书香校园、全省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十强学校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校以来,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近7万名优秀人才,其中一大批已成为幼儿园园长和中小学校长,涌现了一批颇有社会影响力的杰出校友,如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起军,湘南学院副院长黄小益,幼教专家、广东省政府督学刘红喜,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语文教师肖丽华,知名歌唱家刘一祯、易秒英、傅丽珊,知名画家、省美术馆副馆长谭长德等。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时代使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衡阳幼高专全体师生将以崭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开启新的征程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内涵建设是学校强校之本。
新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衡阳师范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型。衡阳师范学校党委书记程少平、校长李仲辉率领校领导班子以“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为办学理念,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核心追求,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优化学校治理结构,注重文化引领,培育办学特色,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业精神,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改善办学条件,打造学习乐园
目前,学校老校区的提质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花木清香,道路清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新校区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9.5亿,新建校舍面积约11.77万㎡,部分主要建筑将于今年9月份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4.2亿,新建校舍约13.3万㎡。二期工程完成,学校建筑总面积将达到32.48万㎡。届时,拥有一流校园、一流硬件设施的衡阳幼高专将成为衡阳又一个新地标。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计划投入7800万元,分阶段添置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2021~2023年,重点抓好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需要、突出学校特色的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力争将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申报为省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完成学校专业群建设及教育教学需要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学校将大力建设实验实训教学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扶持有可能冲刺省级、国家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图书馆面积14595㎡,计划投入1800万元,添置图书,保障馆藏纸质达到58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
2023年前计划投入2400万元,加强智慧校园建设。2021~2022年将建成开放式网络学习空间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完成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建设,有计划地建设优质在线课程,促进数字化资源共享。学校将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深度融合。
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雄厚师资
▲古筝教学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综合素质高、专业水平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35人,专任教师37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6人,副高职称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93人。 学校制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建立了教师五年一轮的全员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学术基础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凝练研究方向,实施“青蓝工程”计划。通过校内专业学习、教研活动、科研合作以及观摩、研究、指导等途径,积极发挥教师成长共同体,特别是名师工作室、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性课程等团队的力量,满足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发展需求。
积极引导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推进教师职业成长。依托衡阳“雁阵人才”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到2023年,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30%以上,重点学科研究生占比达到35%,40岁以下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40%,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5名,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作用突显。每个专业(群)重点培育1~2名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领军人才。
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突出应用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推进教科研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学校科研水平,提升学校事业发展竞争力。仅去年,该校幼儿文学阅读与写作、足球、数字影音编辑、基础英语、绘画、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课程。全校教科研课题结题10个,申报立项27个;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9篇,23篇论文被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协会或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评选为优秀论文;公开出版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25本。邓琳、何骑军老师的“美术绘画调色盒”获得外观设计专利;谢敏敏、邓凤艳老师团队,吴迪老师在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均荣获二等奖;刘智慧老师和丁莹老师的课件均荣获第四届全国职业与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廖文丽、陈白云、石策教师团队,赵兰老师均获湖南省中职思政课课外实践活动设计赛项一等奖;石策、廖文丽老师指导的《职场妈妈加油站Baby Home托育中心》项目获得湖南省黄炎培创业大赛一等奖;李鹂桦同志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五能五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艺术类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获第四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突出专业特色,打造特色专科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小朋友在一起
整合三校资源,创建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很有“底气”的!特别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全省都是颇有“份量”的!
该校目前设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五个专业。
衡阳幼儿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衡阳市艺术学校的舞蹈专业、耒阳师范的计算机应用都是省示范特色专业。学校建校60年来,一直坚持师范教育特色不动摇。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建立了学前教育专业“五能五会”(能说会写,能唱会跳,能弹会编,能书会画,能育会教)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习实训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该校一大专业品牌,省高校设置评估组专家高度评价: “你们是用心在做教育”“在做真的学前教育”。以地方戏曲“非遗”项目为引领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使该校的舞蹈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计算机应用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和手段,该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也是省示范特色专业。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三建三育”的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历史悠久, 毕业生在湘南基础教育界是名副其实的生力军。目前学校师范类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二分之一。学校老师编写专业教材达60余部,分别由复旦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出版社出版,其中20多部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同时,学校投入2000余万元建立实训室和实践基地、蒙特梭利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幼儿园仿真实训室、感统训练室、绘本馆等,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平台。
不难发现,现在学校所设的五个专业都是建立在学校特色专业的坚实基础上,也就是说,五个专业都是“强项”,没有“短板”!
据衡阳师范学校校长李仲辉介绍,学校将在近几年内使系部增加至6个,专业增加至13个,主要专业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学校将重点打造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3个特色专业群。探索以群建系的管理机制,以一流的师范专业聚集一流专业群,以一流师范专业群为引领,建设一流师范专科学校,为实现行业公认、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远景目标夯实基础。
创新育人模式,培养专业人才
▲苦练基本功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教学相长、学以致用、育训结合、产教融合”的原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立足为行业、为地方培养人才,探索育训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园)协同、“双元”育人的培养模式。
在平台建设上,搭建园校、校校融合平台,加强与幼儿园、小学、地方政府开展融合人才培养,形成教师培养共同体。在育人机制上,探索协同培养育人机制,加强与幼儿园、小学协同开展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探索。在教学模式上,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探索和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必备条件。
加强优质课程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引入优质精品课程资源,打造“金课”,开发特色课程、拓展课程,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组织开展规范化的教育实习,开展“双导师制”,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遴选建设了102个优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由于措施得力,育人方法科学、高效,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年年攀升。2017级全体学生参加省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普测,普测成绩居市直中职学校第一名。仅去年,学生参加市中职学生技能抽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合格率100%、优秀率80%,工艺美术专业优秀率100%的优异成绩。2945人次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总体通过率96.5%,创历史新高。应届毕业生2251人,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95%以上。李诺兰同学被评为衡阳市“新时代好少年”;侯乐轩、刘慧玟同学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张佩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刘银芳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共青团员。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近年来,由于各地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严重短缺,每年离学生毕业还有几个月,各用人单位便蜂涌云集来校“抢人”,毕业生“一生难求”,成为业内“香悖悖”。不少单位只好先一年就向学校提前“预订”。这里已成为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摇篮。
丰富校园文化,突出个性发展
▲该校教师编写的部分教材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继承师范传统和文艺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大学文化;在承载湖湘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彰显学前教育特色,凝练幼高专文化精神,彰显幼高专文化特色,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以“崇德、尚美、务实”为主线,围绕建设“师范校园、人文校园、艺术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结合衡阳“书院文化、湖湘文化、抗战文化、大雁文化”等地域特征全方位规划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了数十个校园文化社团,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舞台。把学校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教风学风优良、师范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幼教特色鲜明、师生行为文明、社会声誉良好的高等学府。
▲表演文艺节目
该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去年该校童小力、颜丽亚等老师编导的原创群舞《平沙落雁》在第五届“荷花少年”全国舞蹈展演中获得“荷花少年”称号,获省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刘梅华、李鹂桦等老师指导的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荣获湖南省中职学校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一等奖;谢华、方洁老师指导的朗诵《黄河》获省文明风采大赛集体一等奖;谢华老师指导的选手谢苇萍朗诵《祖国,你就是我最想唱的那首歌》获省文明风采大赛个人一等奖;张旖老师指导的选手何雨湘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屈清华等老师指导的活动案例《演讲书写无悔青春 自信成就出彩人生》荣获全国中职“文明风采”优秀案例;周湘海老师指导的选手徐伯霜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
▲学习手工制作
今起强势启航,打造专科强校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启航了。今年起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将在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三年制大专生,招生计划为900人,同时在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三年制中专生,招生人数为300人。
学校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学前教育和农村小学教育高素质师资,力争进入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学校建成规模适当、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远景目标是建设全国一流的区域性师范院校。
衡阳幼高专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衡阳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有力地推进衡阳及湖南文化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
相关阅读
- ·我市举行第九届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决赛2024-05-16
- ·华新实验中学:学子耕乐园中“乐”研学2024-05-16
- ·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衡阳晚报》小记者零距离感受皮影戏的魅力2024-05-14
- ·石鼓区五一路小学:运动会精彩多,小记者工作忙2024-05-14
- ·湖南高铁职院:88名几内亚学生踏上实习之旅2024-04-26
- ·都司教育集团《衡阳晚报》小记者站成立,200余名小记者“上岗”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