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州王衙坪(上):功勋名门传家风,渊博家学筑基石
文/记者王靖 雷昕
图/记者彭斌
1619年九月初一子时,衡州府城南王衙坪,思想巨人王船山传奇的一生,在此开启。
出身名门的王船山,身上流淌着“武功”和“文德”两股刚柔相济的血液。
武功始祖王仲一跟随朱元璋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官授山东青州左正千户,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将领,至第六代祖公骠骑将军王震,均为金戈铁马的武将;文德从第七代祖公处士公王宁开始,改武从文,王氏家族从此文墨飘香,以儒家诗书传家,至王船山诞生,已有四世家学的雄厚积淀,为王船山反刍和重构中国传统政治及经史哲学注入充沛“内力”。
如果说王船山的学术思想是一座古今仰望的高峰,那么,醇正家风和渊博家学的熏陶,则是他思想之峰形成的重要基石之一。
“王衙坪”确切位置的几种说法
王船山的出生地在哪里?这一度是学界争论的话题。

清代王之春撰写的《王夫之年谱船山公年谱前编》记载:“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公(王船山)一岁。九月初一日子时,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峰王衙坪。”
衡阳城区金果路以北、先锋路以南、湘江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东这里是学界普遍认可的王船山出生地王衙坪所在位置。
《衡阳地名文化》编委、王船山研究专家萧培介绍,1986年版《衡阳地名志》中有“王衙坪”和“大码头横街”的记载,王衙坪在大码头横街中段,原名骆驼小巷。大码头横街东起湘江南路,北接中山南路,街口就是大码头。

萧培还提供了一份日本在1938年绘制的衡阳城区地图,这幅地图对于王衙坪的位置描述,与1986年版《衡阳地名志》大体一致。
正因为如此,衡阳市政府在这一带设置了“王衙坪”路牌,途经金果路时,能看到这块醒目的路牌和王船山雕像。
不过,对于王衙坪的确切位置,目前仍有不同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王衙坪在回雁峰景区内。萧培分析,持这一观点的大部分是游客,很可能是因为这里有王船山的雕像和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而产生的误解。
另一种观点认为,王衙坪在今衡阳市珠晖区苏洲湾。衡阳师范学院教授朱迪光对此予以否定。理由有二:其一,王之春撰写的《王夫之年谱船山公年谱前编》已经讲得很清楚,王船山“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峰王衙坪”;其二,根据《邗江王氏五修家谱》记载,苏洲湾是王船山家族墓葬地纱帽岭王衙山所在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王衙坪在今衡阳市蒸湘区两路口。该观点来源于王鹏的论文《船山故居及其后裔概况》。其文云:“定居城南王衙坪,即今之城南两路口。船山公于此诞生。三十年前,我们每年春冬都来此谒墓。周围冈陵多坟墓,碑碣林立。中间坦荡,有鱼塘四口,赁附近农民养殖。家谱有王衙坪记。而今则厂房栉比,故迹不可寻矣。”
朱迪光对此求证后同样予以否定。根据《邗江王氏五修家谱》记载,王船山先祖来衡阳后最早的墓葬地叫“长春山”,位于现蒸湘区两路口,因此,王鹏文中提到的“两路口”并非王衙坪所在地,而是王船山先祖的墓葬地;而王鹏文中提到“家谱有王衙坪记”,但查阅《邗江王氏五修家谱》《邗江王氏六修家谱》及《王夫之年谱》,都没有收录《王衙坪记》。
至于王衙坪的来历是不是跟王船山的先祖有关,目前尚无定论。虽然王船山家族有据可查的第二代祖先王成因为跟随明朱棣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的争斗中立下战功,任“衡州卫指挥佥事”,标志着这一家族正式定居衡阳,但当时是否居住在王衙坪,尚无权威史料记载。
2019年4月16日,记者翻阅了《邗江王氏五修家谱》,此家谱在介绍王船山先祖来历时,并未提到王衙坪,王船山所著《家世节录》介绍其先祖定居地时,也只曰“宅居衡州”,至于宅居在哪个位置,也未具体提及。

学界普遍认为王衙坪的来历跟明代工部侍郎王诏有关。据清代乾隆年间《衡州府志卷二十四列传》记载:“王诏,字伯宣,衡阳人,明正统(明英宗)壬戌年进士(1442年),授礼科给事中,在谏垣二十余年,多所建白,改通政司右参议,敕视易州山厂,兴利剔奖,具有成绩,擢工部侍郎,出浚运河,以疾告归。”
萧培介绍,王诏政绩卓著,担任过工部侍郎,主管疏通运河时患病回到家乡衡阳。他在衡阳城南建有府第,府第所在地后来被称为王衙坪。
那么,王诏与王船山是否为同支王姓呢?答案是否定的,萧培介绍,王诏属琅琊王姓,而王船山属高邮王姓。
虽然王衙坪不是因王船山而得名,但却因王船山而出名。
82岁的黄基兰老人是中南社区11组的楼栋调解员,她在王衙坪生活了四十多年,最初并未觉得这里有什么特殊之处,直到2013年,小区前坪围墙边竖起了一座王船山的雕像,她才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出了个“名气很大的人”。
这个名气很大的人,就是一代大儒王船山,本名王夫之,字而农,因其在衡阳县曲兰镇的石船山下著书立说数十年,故世称其为王船山或船山先生。
黄基兰说,自从王衙坪立了王船山雕像并树了路牌,便常有游客来这里游览,有一年还来了几辆旅游大巴,有导游带了一批游客前来参观。
岁月的冲刷,加上1944年抗击日寇的衡阳保卫战让衡阳城几成废墟,王衙坪的明清古建筑也消失殆尽。不过,这里保留了多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单位旧家属房,凝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当年的王衙坪究竟是怎样的面貌呢?记者只能通过留存的诗歌遥想了。
王船山在《潇湘怨词》中《潇湘小八词寄调摸鱼儿》的《雁峰烟雨》一词中有追忆王衙坪的句子:“回首处,犹记当时踪迹,危亭斜倚南陌。满城春滑笙歌腻,销尽银红夜色。”此外,他还在《孤雁行和李雨苍》诗中写下了“当年回雁峰头住,雁影云开天际路”的佳句。
“这里还是蛮有灵气,出了不少大学生,我的儿子李凯就考上了南开大学,现在是南开大学的教授。”一位姓钟的老人高兴地说,“这都托王船山老先生的福。”

前六代祖先均为武将
王船山系出名门。
记者查阅《王夫之年谱》《家世节录》《船山师友记》等书籍后,王船山先祖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据王船山所著的《家世节录》,他的祖先系“太原王氏,出自姬姓之后”,即周文王、周武王之后。“至离次子威而分,至雁门太守昶而著”,即从王离的次子王威之后开始分系,到一个叫王昶的先祖当过雁门太守而开始显著。但到元朝以前,由于时间漫长,朝代兴替,详情已无从考查。
到了元朝末年,王氏家族从山西太原迁居至江苏高邮州打鱼村,即王船山十代之前的祖先王仲一,是王船山家族有据可考的第一代祖先。
王仲一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扫平群雄,统一天下,功授山东青州左正千户,尊称为骁骑公,成为高邮王氏族谱中有案可考的第一代祖宗。
第二代:明威将军都尉公。即王仲一的儿子王成,追随明成祖朱棣南下,因战功卓著,升衡州卫指挥佥事(族谱作同知)。从此,这一脉王姓家族定居于衡阳。
第三代和第四代:嗣都尉公。第三代祖公王全,第四代祖公王能,皆世袭都尉。
第五代:昭勇将军。第五代祖公王纲“累官江西都使司都指挥佥事”,尊称为“轻车都尉公”。
“王纲文武双全,是个很有能力的官员。”原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教授,湖南船山学社副社长彭大成告诉记者。
第六代:骠骑将军。第六代祖公王震,字东斋,“累官镇守柳庆参将”。王震同样能力不俗,他镇守的柳庆地区“居百蛮之冲”,他采取恩威并用的方针,“怀柔震疊,不侵不叛”,保障了一方安宁,被封为“骠骑将军”,尤为可贵的是,他“累官二品,家无余资”,保持了公忠体国、朴素廉洁的良好品格。
自第七代改武从文
如果说王船山前六代祖先都是与刀剑相伴的武将,那么从第七代祖先开始与笔墨纸砚为伍,王氏家族文脉自此流传。
王船山的第七代祖先为都使公、处士公。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分水岭,这一代既有武将,又有文官。
王震的长子王翰即第七代都使公,嗣袭祖传的武职,官至都使,他去世时,朝廷曾赐葬祭;王震的四子王宁即第七代处士公,号一山居士。
王宁改武从文,以文墨教育子弟,王氏家族从此以儒家诗书传家。
为什么从王宁开始改武从文呢?彭大成分析,明代武官世袭官位一族只有一个,到王宁这一代有四兄弟,这个名额给了哥哥王翰,所以,王宁要入仕,只能靠读书,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而获得功名。
第八代:文学公,掌故公。王宁有两个儿子,长子王亨,号顺泉居士,司职郡文学,即专司所辖地域的教育行政事务;次子王雍,号静峰居士,后人尊称他为掌故公,于隆庆四年(1570年)参加乡试,初任湖南武冈学训,后调升为江西南城县学谕,退休后卒于家。
彭大成介绍,掌故公王雍“纯懿宽厚,推重伦辈”,一心苦读经书,不问家事。有人故意问他:“一石谷舂几许米?”他回答:“一石米。”轻薄者都当面讥笑他,他也不发怒。王船山童年时,曾于先父的书箱中看到过掌故公的一篇试论,后来忘记了,只隐略记得文章“清健朴亮,似杨贞復手笔。至论留侯用四皓争太子,非大臣礼,王茂弘不得为纯忠,盖补《纲目》所未及也。”
第九代:少峰公。王雍生有三个儿子:长子王惟恭,被尊称为次峰公;次子王惟敬,被尊称为少峰公;三子王惟炳,被尊称为太素公。
少峰公王惟敬是王船山的祖父。王惟敬出生时,他的父亲王雍曾做一奇梦,所以把他的小名取为“梦”。王惟敬“姿貌森伟,长六尺,髭鬚疏秀,瞳光透出十步,伉爽尚大节,饮酒至一石不乱”。
彭大成讲了一个有史料记载的故事:王惟敬性格好爽,不拘小节。他平时穿着宽大的衣服,头戴平定帽,起坐符合规矩。有人劝他说:“你是阀阅胃(疑为“胄”)子,郎君又以儒名家,为什么不可以穿戴儒服呢?”王惟敬笑而不答。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父亲王雍去世时,他把家财都让给了弟弟王惟炳,而且是“随散随益之”。
虽然性情豪爽的王惟敬视钱财如粪土,生活日趋拮据,但对儿子们一直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科举应试做官,在仕途上有所成就。这一点,从他给三个儿子取的名字可看出端倪,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做王朝聘(王船山的父亲)、王廷聘和王家聘(王船山的两个叔叔)。
王惟敬虽然一生未曾做官,但影响力也不小,他逝世时,湖南大中丞李焘曾为之亲撰墓表,以资表彰。
第十代:武夷公。武夷公王朝聘,字逸生,一字脩侯,即王船山的父亲。
王船山的父亲和兄弟都没有通过考中科举入仕为官,但都是饱学之士。
王朝聘受学于大学者伍学父,对于“天文、数理、财赋、兵戎,罔不贯治”,著有《春秋家说》。他在明万历乙卯年、辛酉年(1615年、1621年)两次乡试中原本可以中举人,但因在考卷对策中没避副考官朱黄门的名讳,两次被降为副榜(即备取举人)。1621年,新登基的明熹宗大赐恩典,颁布“予副弟者贡太学”的诏书,令全国中“副榜”者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王朝聘得以入“国子监”,并获得正八品的虚职;崇祯四年(1631年),在国子监读书的王朝聘得到一个外放做官的机会,但那时正值温体仁当权,吏部的选郎承奉他的意旨索取贿赂,他说:“仕以荣亲,而赂以取辱,可乎?”于是,他愤然撕碎吏部文碟,踏上返乡的程途。从此隐居家乡,读书讲学,教育子弟,凡地方官吏登门请见,他一概托病谢绝。
王朝聘有三个儿子,长子王介之,于崇祯壬午年(1642年)乡试中考中举人;次子王参之,于弘光年(1645年)选为贡生;三子即王夫之(王船山)。
梳理王船山的先祖脉络,不难发现,从第七代王宁改武从文到第十代王朝聘隐居著说,王氏家学已积累四世,这既是王船山汲取知识的宝库,也对其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王船山出生时,恰逢明王朝日益没落,整个家族也走向衰败,裹挟在这股历史洪流中的王船山,就这样开启了立志入仕报国的人生。
■船山影响
王船山在衡阳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很多地方都有王船山的影子,比如有道路、广场、学校等以“船山”命名,以示纪念。
1. 道路:船山大道为贯穿衡阳东西的交通大动脉。2. 广场:衡阳以“船山”命名的广场(公园)有两个,一个是衡阳县西渡镇船山广场,另一个是衡阳市高新开发区船山公园(杨柳公园)。3. 学校:船山实验中学是省内知名的名牌初级中学;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是教育部2004年首批确认,由南华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4. 景点:船山书院,位于东洲岛,是东洲岛的标志景点之一;船山公园,位于高新区。5. 刊物:《船山学刊》由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6. 宾馆:船山宾馆为知名宾馆;7. 医院:有综合性民办医院船山医院。
■专家点睛
嘉宾:彭大成(原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船山学社副社长)
渊博家学是船山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王船山祖上虽然以武功起家,前六代都世袭武职,但历代祖先都注重对子孙的文化教育,所以王氏家族一直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积淀。
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少年王船山不出家门,就能接触到丰富的民族文化典籍,汲取到广博知识,在学术上还能得到有很高造诣的父兄们的指点。这种渊博的家学,为船山思想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船山家学与湖湘文化创始人之一的胡安国、胡宏父子的思想学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王船山的父亲王朝聘虽然一生未曾中举,但其实是饱学鸿儒,他对王船山影响巨大。比如,他在七十七岁行将辞世时,把自己研究《春秋》的一些新的心得体会传授给了王船山。他一方面高度肯定了胡安国对发展孔子《春秋》学说与河南二程(程颢、程頣)对理学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胡氏《春秋传》主要存在“激”与“疑”两个方面失误。王朝聘明确主张:“外忧者,正论也;内患者,邪说也。”即主张防制外忧(异族入侵)是正论,主张防制内患(内部篡逆)是邪说。这一观点成为王船山首创民族大义至上的“三义说”的重要思想基础。
王船山认为,“一人之义”(君臣之义)、“一时大义”(百姓安危)、“古今通义”(民族兴亡)三义趋于一致。当一个伟大的圣君可以集中代表这“三义”之时,“则以一人之义裁之,而古今天下不能越”,全国人民都要服从他的号令,为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团结奋斗。但是,当君主的“一人之义”与整个民族的安危发生矛盾时,首先必须服从民族大义。
正是运用这一政治标准和伦理标准,王船山借评历史发表了大量独具卓见的新论,这些更为明确、更成体系的史学创见,大大发展了王朝聘的《春秋家说》,达到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高峰。
王朝聘求学的特点是穷研典籍,“究极天性物理”,具有浓厚的哲理思维兴趣,而且“斟酌古今,务发抒心得之实”,即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现实责任感,把历史经验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古为今用,学用结合,求真求实,注重实践。与王船山的“经世致用”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此外,王朝聘对佛教、道教的批判,帮助王船山形成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体系,他的历史观、政治观和伦理观,对王船山未来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也有重要影响。(编辑:朱嘉林 责编:雷昕 三审:张文凯)
-----------------------------------------------------------------------
相关阅读
- ·衡阳“两客”智能监管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2021-04-23
- ·船山大道分段封闭改造施工2024-05-23
- ·两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2024-05-23
- ·高岭小学9月开始招生2024-05-23
- ·衡阳抗战纪念馆,喜添新藏品2024-05-23
- ·市生态环境局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