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衡阳市及各县的不同小年年俗

  看看衡阳市及各县的不同小年年俗 你就知道什么叫“百里不同俗”

  晚报记者 李 娟王 青

  在衡阳,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又称“过小年”。衡阳市民如今过小年多为家人团聚,吃顿丰盛的晚餐。

  可在衡阳七县的一些山村里,大家还保留了诸多小年年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不仅保留的小年年俗,而且习俗各有特色。比如衡阳县洪市镇咸欣村人农历二十三做豆腐;耒阳市哲桥镇白茫村农历二十四晚上要点灯;常宁塔山脚下洋泉镇,小孩不听话就要“过二十四”了解这些之后,您会不禁感叹:“果真是百里不同俗!”

  1、衡阳县:

  采访对象:廖奶奶,衡阳县洪市镇咸欣村人

  过二十三做豆腐,过二十四“打龙脉”


  做豆腐、烘腊鱼、旱腊肉、线薯粉为了迎接小年,在农历12月24日之前,衡阳县洪市镇咸欣村的廖奶奶便会早早将这些必做的工序完成。

  “在90年代以前,我们都沿袭着以前的传统,23日那天,家家户户都挑着黄豆去豆腐作坊做豆腐,因为大伙都在那一天做豆腐,一个村才两三个作坊,所以排队的人多,有时候一做就是一晚上,这样,小年夜前一天就在作坊里面过了,大人熬夜,小孩就在作坊老板家里睡一晚。那时候虽然辛苦,但是热闹,有过年的喜庆气氛。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自己去做豆腐的人少了,大多是买现成的,所以也用不着排队了。”23日,廖奶奶已经用自己种的豆子将豆腐做好,这样,小年夜晚上又多了一道当地的美味佳肴。

  农历12月24日,是当地的小年,在此之前,廖奶奶还得去一趟镇上的市集,购买过年要用的年货以及家里没有的食物和日常用品。

  “新年新气象,只有把屋子打扫干净了,才觉得心里舒坦,才像个过年的样子。农历24这一天“打龙脉”,就是把天花板上的油烟灰扫干净。因为农村大多是烧柴火,所以有很多灰尘上扬到天花板和窗户上,时间久了,和着油烟,就变成黑色了。我们会在棕扫把下面捆上一根长竹竿,把天花板上的龙脉打扫干净,至于为什么叫龙脉,可能是因为油烟灰挂在天花板上的形状有点像一条龙吧。”

  2、常宁市:

  采访对象:邓立,老家常宁塔山脚下洋泉镇人

  小孩不听话就要“过二十四”


  过小年,有可口的饭菜,有烟花爆竹,对大多数小朋友来说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对于常宁塔山瑶族自治乡洋泉镇上的小朋友来说,却很难说。

  在农历12月24日小年前几天,如果有小孩犯错误或者是不听大人话的,他们就得“过二十四”。

  “过24”的准确含义就是“挨教训”,情节严重的有时还会挨揍。所以,过小年前几天,每当小孩不听话,父母便会提醒他们:“你想过二十四吗?” 每当这时,小孩便会乖乖听话了。

  除此之外,小年这天,餐桌上十个碗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过小年那天,菜式都是固定的,“比如说第一道菜必须是荷折皮,第二道是雾汤第六道是扣肉等等。

  都说鸡鸭鱼肉是好菜,但是,有一种菜是不能端上桌的。在邓立的记忆里,洋泉镇的风俗就是重大节日和摆酒席是不吃鸭的。至于原因,他也不明白,他家里一直以来就保持着这样的习俗。

  常宁塔山上的茶是特色之一,所以,到了过小年这一天,喝茶是必不可少的。每户人都会将当地的茶叶放入水壶中熬制或是放在铁杯里熬煮,条件好的人家里还会备上塔山最顶级的“白尖茶”。吃着碗里的食物,喝着热茶当饮料,温馨又开怀。

  3、衡山县:

  采访对象:衡山县岭坡乡福星村陈华鹛

  农历二十四过小年,当天要吃红糍粑


  陈华鹛是岭坡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记者采访她时,她正在福星村走访。她告诉记者,福星村老一辈的村民还保留了祭灶神的习俗。农历二十三晚上晚饭前,老人们会在自家的灶台上燃起香火,祭拜灶王爷。

  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诉她,福星村祭拜灶王爷用的祭品,早些年是红糍粑。那时,福星村的村民在农历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吃红糍粑的,而且村民们认为,祭祀过灶王爷的糍粑,吃过后能“沾福气”。“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祭祀灶王爷的祭品不再是糍粑,而是被糖果、水果、零食等替代。”陈华鹛说,尽管如此,但二十四过小年的观念仍一直保留在大家的心中。

  福星村的小年还有个与众不同的习俗,就是在小年当天,除却祭祀灶神外,福星村的村民还会祭拜猪天神,期盼来年家里的家禽家畜能饲养顺利。“家畜家禽对于农村百姓来说,是家庭收入中不可或缺的来源,所以,对于百姓们期盼自家饲养的动物能平安顺利也就不难理解了。”陈华鹛说,祭拜猪天神,村民们会点燃一对蜡烛,放置在自家祖堂内。

  4、耒阳市:

  讲述人:耒阳市哲桥镇白茫村周四英

  农历二十四晚上家家户户要点灯


  白茫村是耒阳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这里祭祀灶神的习俗依然秉承。

  农历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这在村民眼中是多年不变的习惯。这不仅是因为要扫灶台打扫卫生的缘故,还因为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必须完成。在这一天,村民们都要彻底打扫室内室外的卫生,各家各户会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有些还会擦洗玻璃,糊花窗等。以一个干净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周四英介绍,在白茫村还有个较为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农历小年当天晚上要点灯。以前还没有电灯的时候是点蜡烛,再之前就是点灯火。这一晚灯都不能灭的,寓意是迎接新年的灯火生生不息。

  “以前,小年的晚上有时会比大年三十晚上还热闹。村民们会走家串户,拉拉家常,逗逗趣,还搞一些娱乐休闲活动。”周四英说,三十晚上大家都窝在家里守岁,反而少了这份串门子的非凡热闹。

  在白茫村,同样也和其他地方一样,这一天大鱼大肉都会摆上桌。“有些家里年货办得丰盛的,一定会煮上10个菜。”

  5、祁东县:

  讲述人:祁东县双桥镇哨町村谭惠望

  双桥镇二十四晚上要放鞭炮


  谭惠望关于家乡过小年的记忆,总少不了那位祭拜灶神的村里一位80岁有余的老人。这位老人,每年祭祀灶神的时候,都是编一些诗来,谭惠望依稀记得这样一句朗朗上口的诗:“灶公灶古,今年少了,明年再补。”意思是说,因为今年收成的原因,祭品不够丰盛,等到来年五谷丰登时再补上。

  在哨町村小年当然不只是停留在记忆里。村里依然也有过小年的习俗。二十四过小年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的,鞭炮声预示着喜庆热闹,也表达了村民们在劳累辛苦一年后,终于迎来可以稍作歇息的新年而庆贺的喜悦心情。

  如今已经搬至衡阳市居住的谭惠望依然坚守着老家的习俗,每年小年,他依然会放上一小串鞭炮,然后在鞭炮声中,和家人一起吃一顿香喷喷的团圆饭。“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能回来吃个团圆饭不容易。虽然,在传统习俗中,小年并没有规定要团圆,但我要求儿女们在这一天尽量都能回家吃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6、衡南县:

  讲述人:衡南县柞市镇赤桥村张中友

  祭祀灶神时还有祭司语


  张中友一说起习俗,就想起了流行在赤桥村的一顺口溜:“二十三扫龙脉,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称肉,二十七莫着急,二十八杀鸡又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过大年咯!”

  这首脍炙人口的顺口溜里包含了赤桥村扫尘的日子以及过小年的日子。二十三将家里打扫干净,二十三晚上要准备糖果、瓜子等祭祀灶神,在祭祀灶神的时候,村民们都会说:妻男少女,道好不道坏。

  过小年,赤桥村的村民也会做一顿丰盛的饭菜,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也注重起养生,不喜大鱼大肉,但村民们还是会将大鱼大肉端上桌。“大家会把菜的份量做少一些,这样既表达了丰盛之意,也不会浪费。”张中友说。

  7、衡东县:

  讲述人:衡东县珍珠乡小山村王奶奶

  家家户户贴春联


  王奶奶的爱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一讲起小年的习俗,王奶奶就是想起当年老伴给大伙儿写春联的事。“大家在这一天家里都要贴春联,我家老头子字写得好,小年那天家里来找他写对联的村民络绎不绝。”

  在小山村,家家户户贴春联还不只贴一幅,他们是每条门必贴。所以春联所需的数量多。这些对联多有祈福之言。不过,大家最重视的是大门上的对联,不少村民为了这对联也绞尽脑汁,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例如,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的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等等。

  王奶奶说,小山村和其他地方一样,小年是二十四,祭祀灶神在农历二十三晚上。如今村里少有烧柴火的了,但老人们还是会在自家的厨房里点上一炷香,放一些祭品。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