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培和他的“衡阳地方史”图书室






本网讯(文/晚报记者 罗宇雯 图/晚报记者 罗 盟)一间约12平方米的房子存放着2万余册书籍资料。
这些书籍资料有一个共同点与衡阳有关,“写衡阳的,或者衡阳人写的”。
这并不是图书馆的地方史料专室,而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萧培的个人图书室。
致力于研究衡阳地方史的萧老,通过近40年的收集、整理,建起了衡阳地方史料“图书室”,其所搜集的衡阳地方资料算得上衡阳最全、最多、最完备的。而且,通过他的手,赠送了数百本珍贵书籍给市图书馆、市档案馆或个人。
在这些书籍背后,是老人的“壮心”写作一部衡阳地方史。
1976年,时年34岁的萧培从大连调回衡阳后,便打算写一本衡阳地方史,以宣传衡阳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
19781979两年时间里,萧老天天“浸泡”在市图书馆,把关于衡阳历史记载的地方资料基本上“扫”了一遍。他走村串户,采访了200多位老人,查阅了400余件档案资料,了解解放前的衡阳历史。他也常常在旧书摊“淘宝”,并多次跑到全国各地的知名图书馆,如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省图书馆等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萧老解释说,“写地方史的人,首先要清楚了解衡阳历史,纵向了解从古到今的衡阳历史,横向了解各县(市)区的历史,有哪些历史亮点,有哪些历史人物都要清楚,以此形成立体的历史结构。”
采访中,除了感概老人的壮心,记者很敬佩老人的心胸。对于重要的书籍,他并不独占,愿意分享给更多的人;把一些珍贵的书籍资料,捐赠给市图书馆、市档案馆或个人。
通过广泛的阅读,萧老挖掘了一批被埋没的衡阳历史名人,如谢彬、王祺、唐群英等,极大丰厚了衡阳的名人文化。
同时,他撰写的《王船山传》(合著)、《血荐山河纪念抗日名将方先觉100周年诞辰》、 《浴血孤城四十七天衡阳保卫战》、《船山学学者何贻馄》等先后出版。其中“衡阳保卫战”年初又由台湾知兵堂出版社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
▲欢迎广大摄影爱好者为“图说衡阳”栏目投稿,请为所有图片附上说明,用600字以内的文字交待照片的故事背景,一并发送至邮箱514417021@qq.com,联系电话:15211808803 (陈记者)
-----------------------------------------------------------------------
相关阅读
- ·立交桥是城市的一张名片2019-08-29
- ·石鼓区“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誓师大会举行2019-08-29
- ·备教材,迎开学2019-08-28
- ·“小候鸟”回家成为暑运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19-08-27
- ·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众多市民和客商前来采摘、选购2019-08-27
- ·常宁市采莲人正在荷叶间穿行采莲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