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市疾控中心发布11月健康风险提示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朱嘉林 通讯员刘丹
立冬已过,天气渐寒,衡阳市疾控中心近日发布健康风险提示:广大市民朋友,除了迎接骤变降温的天气,还应该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手足口病以及诺如病毒等秋冬季易感易发的传染性疾病。
如何预防冬季易发的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于感染流感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能够通过空气、飞沫、人与人或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进行传播,具有发病率高和迅速蔓延的特点。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和咳嗽为主,多数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但流感往往会加重潜在的疾病(心肺疾患),老年人、儿童和孕产妇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行性感冒可从以下六个方面预防:一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健康行为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生活中应保持健康行为,如睡眠充足、营养充分、注意锻炼身体等。二是勤洗手,这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三是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居室,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四是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照顾患者时要佩戴口罩。五是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六是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一年内未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员,尤其是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应及早接种流感疫苗,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流感病毒感染的机会。
当前,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暂处于较低水平,XBB变异株及其分支仍为优势毒株。但随着冬季气温逐渐降低,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混合叠加感染风险增高,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市民应当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坚持规律作息,科学锻炼身体,保持健康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减少人员聚集,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优先推荐接种含有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5岁及以上儿童感染后出现肺炎的比例较其他人群高,5岁以下儿童和成人也可发病,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预防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即在人员较多的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和感冒咳嗽的人保持一定距离等。同时,注意室内通风,合理营养,保证儿童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提高自身抵抗力。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多以接触传播为主。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是暴发疫情的高风险场所。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饮食上,生吃的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别是贝类海产品应彻底煮熟才食用;厨房用具应生熟分开,进食罐头等食品前应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食物。生活中,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感染诺如病毒后不要为他人做饭,也不要去照顾其他病人。搞好环境卫生,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加强传染病健康宣教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校内环境消毒。
不同人群如何应对?
预防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如何应对?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要求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居家休息、积极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教师和学生感染流感、新冠、肺炎支原体后,不得带病上班上学。
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加强日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开展日常消毒,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卫生用品,主动引导学生课间活动后增加洗手频次。出现疑似或临床诊断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例的班级应加强症状监测、病例管理、消毒、通风等措施。出现集中发热疫情的学校,倡导病例所在班级学生疫情期间佩戴口罩。
学校应做好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考虑进入冬季后可能出现流感、新冠等其它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健康教育内容应注重多病共防,学校今年冬季减少组织集体活动。
学生又该如何应对呢?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学生出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报告老师和家长,避免带病上课。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并注意手卫生,尽量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均衡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室外活动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因着凉增加感染机会。在疾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时佩戴口罩。有呼吸道症状时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保持居室环境清洁,做好通风,每日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家长应督促孩子做到均衡膳食、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帮助和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孩子确诊后应遵医嘱治疗,居家休息避免反复就诊。
此外,我市医疗机构在增加诊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应同步重视院感防控工作,避免患者聚集导致的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院内感染。通过优化和严格执行就诊流程,杜绝普通门诊、急诊患者和发热门诊患者交叉感染。加强门急诊、病房等公共区域通风换气,配齐消毒和防护用品。安排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医务人员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开展分时预约就诊,控制门诊等公共区域就诊人员密度,引导就诊人员和陪同人员戴口罩。对于病情稳定患者,采用分级诊疗措施或主动引导其在社区医院完成后续治疗,缓解医疗机构接诊压力。医生接诊时应做好健康科普,告知家长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治疗要点和防护要求,避免家长和患儿焦虑,增加医疗机构就诊压力。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相关阅读
- ·东阳渡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义诊活动2024-05-20
- ·我市举办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培训会2024-05-20
- ·市中心医院开展“世界手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2024-05-20
- ·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为患者撑起一片温暖的蓝天2024-05-10
-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开展庆祝“第33个国际助产士日”系列活动2024-05-10
- ·市妇幼保健院乳甲外科团队:连续成功完成3台甲状腺癌根治术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