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衡阳 我的奋斗丨种下油茶林 带富家乡人----记衡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贺腊生


  贺腊生在采摘油茶果。

  ■文/图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唐翔

  个人档案:贺腊生,中共党员,祁东县白地市镇人,衡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祁东县万亩油茶种植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履职感言:反哺故土,心系桑梓。

  “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年轻的时候在外面经商赚了钱,就想带着好项目回到故土,造福这里的父老乡亲。”6月6日,站在祁东县白地市镇谢巴冲山岗上,望着眼前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祁东县万亩油茶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贺腊生感慨万千。

  过去十年,贺腊生从一个工程建设者“转身”成了油茶专业种植户,践行了青春年少时在这片土地上种下的梦想。2021年10月,他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军人,被祁东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为衡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贺腊生深知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责任也将越来越大了。

  建言“金点子”,助推我市油茶产业发展

  在2个多月时间里,贺腊生走访了全县具有代表性的油茶种植基地负责人,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种植情况,交流种植经验,商榷发展前景,为参加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前作了充分准备。

  会议期间,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和数据,撰写了《关于大力支持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议案》,就着力规范种植秩序、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切实提高油茶生产品质和效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持续发力“打造全国油茶第一强市”,提岀了独到的见解。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油料植物,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还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贺腊生向记者介绍,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

  祁东县山地面积大、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有着悠久的种植、加工油茶的历史。“村民靠山吃山。过去,加工好的茶油主要是自家用,有富余时再就近销售。”贺腊生说,在当地,至今仍留存着古法榨油的制作工艺----霜降时节,村民们将采摘好的茶籽去壳晒干,送到榨油坊。经过小火烘焙,茶籽里的水分完全去除,散发出阵阵清香......“如今,伴随着工艺升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油茶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祁东县大规模种植油茶,将大有可为!”

  油茶树成“致富树”,乡亲们家门口就业

  2016年,祁东县万亩油茶种植有限公司成立。截至目前为止,公司总投资4639万元,在白地市镇柏松亭村、大泉井村、灵官镇群利、禄桥四个村连片种植了8670亩油茶树。同时,俢建了高标准水泥路3.6公里、机耕道38公里、抗旱井12口、旅游观光亭3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攀升。

  “每一株油茶树都是致富树。”行走在油茶林间,贺腊生抚摸着圆润饱满的油茶果,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告诉记者,每年的采摘期,公司都会聘用点工采茶籽、除草或浇水,工钱为120元/天,每年约80个工点,可收入近万元。采摘油茶籽的村民80%都是脱贫户。

  记者了解到,祁东县万亩油茶种植有限公司油茶种植基地目前安排劳动就业有两种方式,即点工和长期工。

  柏松亭村三组村民刘金生是该公司的长期工。他大儿子离家出走,小儿子和妻子都身患重病,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在该公司的帮扶下,他成为长期工,在基地除草、浇水之余,还可照顾家人,每月工资约3600元,一年有近4万元稳定收入,儿子和妻子的医疗费有了着落。

  “目前,我公司有十余名长期工,点工每年用工7000余次,让20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有了工作。”贺腊生说。

  十年奋斗路,一路艰辛行。目前,贺腊生的油茶基地成为了行业标杆、全县农业产业向外展示的“金字招牌”。他多次荣获县“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被评为“衡阳市最美扶贫人”。

  如今,柏松亭村和大泉井村的谢巴冲、老虎岭、黄家冲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山岗上,长满亭亭玉立的油茶树。春之苍翠欲滴,夏之枝繁叶茂,秋之硕果累累,冬之花团锦簇。它们是诗和远方,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村民们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