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制造立市不动摇 加快推动衡阳制造“二次腾飞”

  ■邹锟(作者系衡阳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被誉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衡阳作为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既是全国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历史荣光在工业,未来希望也在工业。要在思想认识上再聚焦,在目标任务上再加压,切实担负起“制造立市”的重大历史使命,推动衡阳工业全面创先争优,实现“二次腾飞”。

  坚持制造立市,强化链群建设“主抓手”。近年来,衡阳以培育链群为依托“大抓产业、抓大产业”,“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加速成形。打通链条发展“经脉”。健全市领导牵头、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统筹、后盾单位保障、主要承载地支撑“四方发力、同频共振”工作机制,统筹资源调配、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协同,凝聚了齐心协力推进产业链建设的强大合力。挺起主导产业“脊梁”。坚持优势产业引领、重大项目带动、重点企业支撑,推动主导产业固链强基。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坚持将“特色”做“精”、靠“招商”延“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钢管及深加工产业链以建设“一园一超市一中心”为抓手,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钟表产业开展全员招商、全域招商,促成141家钟表企业签约入驻“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下一步,将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精心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制造立市,培育优质企业“顶梁柱”。近年来,衡阳采取“梯度思维”精细培育、“工作专班”精心帮扶、“政策礼包”精准推送,不断培育发展壮大优质企业。推动大企业“顶天立地”。发布首批109家产业链“头雁”企业名单,支持“头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比亚迪、金翼有色等企业实现产值倍增、效益倍增。出台《衡阳市服务“四上”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通过打出“强扶持,助推企业入规入统”“优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给福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组合拳。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冲天夺地”。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国、省、市三级梯次培育体系,实行“一企一策”动态管理,让更多具有“硬科技”“硬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下一步,将通过推动央企(省企)“老树发新芽”,促进老衡企“剪枝促成荫”,帮助独角兽企业“嫁接结硕果”,扶持新衡企“落地扎深根”。

  坚持制造立市,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近年来,衡阳紧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力”。坚持引育并举,加快构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2022年以来,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8家;创建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家;新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强化技术攻关啃下“硬骨头”。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实行攻关任务“揭榜挂帅”,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近三年来,全市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50余项。注重加强与在衡高职院校对接,推动一大批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下一步,将围绕输变电、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着力培育更多“衡阳创造”和“衡阳制造”。

  坚持制造立市,挖掘产业发展“新动能”。近年来,衡阳加速推进“智改数转”和“绿色制造”,发展优势进一步释放。狠抓数字经济,产业“含新量”不断提升。布局打造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衡阳数字经济突破1400亿元,跻身全国数字百强城市行列。狠抓智能制造,产业“含技量”不断提升。以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工位建设为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2022年,新认定国家级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3个,占全省五分之三。狠抓绿色发展,产业“含绿量”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成功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企业。下一步,将以创建全国“千兆城市”为抓手,深入实施“智赋千企”行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双碳行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