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衡阳年度热词·抗疫:大疫大考,记住这些名字这些面孔
衡阳日报1月13日讯(记者廖义波) 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使得2020年成为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第一时间成立市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全国率先按下5A级南岳景区开放“暂停键”,全面转入战时状态,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迅速有力地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面对大疫大考,全市精准防控、科学救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构建起“党政主防、部门联防、社会共防、民众自防”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核酸检测筛查试点,累计完成检测63万多人次,最大限度杜绝家庭式、社区式传染。疫情防控“花桥经验”获国务院督查组肯定。全市确诊病例治愈率达100%。在全省率先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连续十个月无新增确诊病例。李兰娟院士高度肯定我市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大疫大考,全市统筹兼顾、双战双胜。坚持把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仗并作一仗打,稳妥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用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超常规举措对冲疫情影响,全面开展“奋战一百天、实现双过半”争先创优、“投资促进周”“援企服务、助力倍增”等活动,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十条意见”和稳楼市“十七条”等硬核措施,成为全省第二个开复工率达100%的市州。
面对大疫大考,全市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凝聚全民抗疫的硬核力量,“天使白”“橄榄绿”“公安蓝”“志愿红”“马甲黄”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绘就出新时代的最美画卷。1.7万个党组织和37万名党员冲锋在抗疫最前沿,5.2万名党员干部放弃春节休假提前返岗,2300余名党员干部担任驻企业社区防疫联络员,党旗始终在防疫第一线高高飘扬。先后派出4批次94名医务人员及公安干警紧急驰援黄冈、武汉,全员平安载誉归来,彰显了非常时期的衡阳担当,作出了非常时期的衡阳贡献。他们用义无反顾的“逆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篇章,一首首赞美诗歌。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点赞。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
直面病毒,他们是隐形战线的“谍报员”
2020年1月22日中午,市疾控中心检验师周奇文和同事对一个病例样本进行检测。经病毒核酸提取、反应试剂配制、反应程序设定、荧光定量PCR检测等步骤,数个小时后,实验室电脑上出现了横向往上的曲线,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在经过湖南省疾控中心复核后,2020年1月24日,衡阳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被确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疑似病例的呼吸道样本从全市各大医院源源不断地被送至衡阳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为此,实验室负责新冠病毒检测的人员也从10余名激增至30余名,他们实行四班倒,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只要有标本送到,立马投入检测,确保第一时间出检测结果,分秒都不耽搁。
这是一条隐形的“战线”,疾控中心检测人员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
与病毒直接接触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检测人员必须全副武装。“为了不浪费防护服,进实验室前我们都不敢喝水。”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副主任技师楼萍介绍,全封闭的实验室密不透风,检测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待在里面湿热难忍,一个实验做下来至少是4个小时以上,有时候甚至要在实验室待上6个小时且不吃不喝,一个班下来人已累瘫。
“衡阳群众”:
共克时艰,筑起疫情防控全民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衡阳群众”志愿者迅速响应,以多种形式配合防控工作,筑起了迎战疫情的全民防线,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了一道人心墙、安全墙。
在车站、机场、广场、商场、集贸市场、街道社区、乡村等地,“衡阳群众”志愿者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优势,盯紧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坚决做到“防输入、防输出、防扩散”。
2020年1月20日和23日,雁峰区黄茶岭街道幸福社区有2名居民分别从武汉返衡。幸福社区“衡阳群众”志愿服务队队长周正国带领大家主动进行细致排查,确定辖区内从武汉归来的居民和车辆,向居民广泛宣传防疫知识。当得知自行居家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没有保障之后,他们又主动承担起每天为隔离人员送生活物资的责任。
2020年1月22日,家住武汉江汉区的李先生带着家人及旅行团16名武汉人去桂林旅游。2020年1月25日晚,他们在返程途中滞留衡阳高铁站,住进了高铁站附近的新缘客栈。珠晖区“衡阳群众”志愿者第一时间收集他们的身份证、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并迅速派来医护人员测体温,安抚他们:“有任何需要,衡阳群众会义无反顾地做好服务,请你们安心地休息几天。”
战疫期间,“衡阳群众”无一个局外人,衡州大地“衡阳群众”为防疫抗疫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筑起了防控疫情的全民防线。
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
生命最后十天的坚守
2020年2月3日凌晨,因为突发心源性疾病,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这位年仅28岁的入党积极分子、“抗疫战士”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把生命的最后十天时间留在了抗疫一线,为东湖镇的人民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红色大坝”。
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院长赵德雄曾说,宋英杰是一个永远冲锋在一线的战士,得知疫情严重,“大年初一,他就回到单位上班,他说自己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高标准要求自己。”
岳临高速衡山县东湖镇高速路口收费站是东湖镇的“大门”。彼时,东湖镇已出现衡山县首例新冠肺炎病患者,进出高速路口检测程序非常严格。该院医生朱泓铮介绍,对每一个进出的人都要测量体温、问询排查、宣传防疫知识,每天3班倒,工作量非常大。“高速路口工作环境艰苦,寒风刺骨,但他没有任何怨言,还叫年长一点的同事多休息。他总是说,自己年轻,要多担当一点……”
2020年2月6日,衡阳市总工会追授宋英杰“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2月14日,共青团衡阳市委、衡阳市青联追授宋英杰“衡阳青年五四奖章”。
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军:
“冲”在疫情最前沿的“白衣战士”
2020年1月25日,首批衡阳援鄂医疗队出发,刘军作为队长带领援鄂医疗队在当地卫健部门的安排下,在黄冈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及护理工作。进入黄冈后,刘军始终坚持“冲”在疫情最前沿,用一次次勇毅逆行的背影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医疗队员。
2020年1月29日,衡阳援鄂医疗队转战黄冈市中心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刘军勇挑重担,带领医疗队员,用最快速度开辟出新的病区。12个小时内,他们从黄冈市惠民医院安全转诊了54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包括9名重症及3名危重患者。在隔离病房,每一分都面临病毒的危险,特别是气管插管、采集咽拭子这些高危操作,必须慎之又慎。刘军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与医护人员一起完成了一例例高危医疗操作,治疗效果明显。在刘军的带领下,他管辖区域患者全部出院,圆满交出了一份医务人员零感染、治愈病人零返回、医疗事故零发生的满分答卷。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军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现场受到表彰。
市中心医院护士长唐肖春:
做事果敢的“硬核管家”
唐肖春是湖南衡阳援助湖北黄冈医疗队衡阳分队护理队长、衡阳市中心医院护士长。平时温柔和气的她一到隔离病房,做事果敢、要求严格,被大家称为“硬核管家”。
2020年1月25日,有着12年重症监护室和呼吸内科工作经验的唐肖春毅然告别亲人,奔赴湖北黄冈“抗疫”一线。
初入病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唐肖春带领团队连夜将病区护理单元、床位和设备仪器全部整理到位,做好人员分组、卫生清洁等工作,确保54名患者顺利转入治疗。
她对危重患者实施“一人一护理方案”,该方案有效提高了治疗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作为衡阳分队护理队长,每天早上,唐肖春起得比谁都早,逐个叫上班的人员按时到达上班地点,然后一个不漏地监督并检查每个人更换防护服,查看衣服有没有粘好、帽子有没有戴严密、口罩是否密闭、眼镜还有没有起雾、护目镜有没有把帽子给遮盖住等。除此以外,唐肖春还经常向队员们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进行避免职业暴露的培训。
近日,唐肖春获得衡阳唯一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白沙洲工业园区新塘村第一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宏明:
“在危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挺身而出”
2020年1月23日,作为新塘村第一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宏明在参加办事处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会议后,给远在长沙的妻子打了个电话:“今年春节,我不能回长沙过年了,我们有任务。”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的阻击战随即打响。刘宏明和村里党员干部一道,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从2020年1月25日晚上开始,刘宏明就带领大家分片包户上门排查,重点排查从武汉及湖北返乡的村民,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经过两天全面排查,全村675户、3072人全部过了一遍“筛子”。
“在最危难的时候,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挺身而出。”刘宏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的带领下,新塘村一批批党员冲在防控第一线。
高新区蒸水办事处祥云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小琳:
为了抗疫,她舍小家为大家
“宝宝,要勤洗手,听外婆的话。”“妈妈,你今天怎么没有哭呀?”
2020年1月30日7点40分,高新区蒸水办事处祥云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小琳趁着上班前的空隙跟远在乡下的儿子视频,儿子的这句话戳中她的笑点,更戳中她的泪点。
这是周小琳与孩子分别的第七天。她的儿子3岁2个月,女儿刚满1岁,老公是一名现役军人,父亲也是抗“疫”一线的一名普通民警。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一线,大年三十那天周小琳把两个孩子送到乡下交给母亲和亲戚照顾。每次孩子打电话过来,她都忍不住泪水,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说:我是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一线的同事们需要我,辖区的群众也需要我们。
疫情来势汹汹,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主动放弃春节休假,周小琳每天带领社区两委班子入户宣传,加班加点排查疫情,最大限度地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这份责任,周小琳舍小家,顾大家,尽力将每项工作做到极致,以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副主任何西排:
战“疫”背后的“粮草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副主任何西排作为全市公安机关战“疫”的“粮草官”,始终奋战在后勤保障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警保人”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紧缺,他安排民警奔赴上千公里调运口罩,自己守在工厂购买酒精、消毒剂,还托朋友找低温下能正常使用的体温枪,同时积极向省公安厅、市卫健委请求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线民警的检查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喷剂、防护服都发放到位。
面对疫情,何西排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没有昼夜的区别,作为一线战士冲在最前沿。
2020年1月28日,该局机关封闭大院北门、南门,所有车辆行人统一从西大门进出,接受体温检测。何西排早早来到大门口,集合保安讲解示范体温枪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要求。这一天,他在大门口为大家测体温,看到人员通行有序才安心撤离。
耒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成龙:
“记录,是我们的责任”
2020年1月25日下午,耒阳市融媒体中心全体采编人员取消休假,以媒体人的使命和担当奔赴“一线”。融媒体中心记者袁成龙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战场是“危险系数高”的耒阳市人民医院。
这名90后小伙子年纪不大,但经历颇多,防汛抗洪、阻击冰灾、徒步扶贫……都有他的身影。这一次,他又站到了第一线,从大年三十到现在,没有停歇。
“在医院传染科采访,你怕不怕?”有同事这样问他。“说实话,当时也有点害怕……”袁成龙说,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恐惧在市民中蔓延,街道上行人稀少,多数人戴着口罩。在这种氛围中,他不免也有几分担心。但是,当他踏进医院门诊大厅那一刻,看着手里的相机,职业担当让他无所畏惧。“只有和一线医护人员面对面,我才能为大家展示医护人员最真实的状态。”
袁成龙说,“作为一名记者,用镜头和笔尖记录下战疫中这座城市的努力和坚守,是我们的责任。”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相关阅读
- ·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2024-05-23
- ·市政府召开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2024-01-30
- ·挑大梁的责任和担当——访省人大代表、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2024-01-27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2022-09-24
- ·朱健:为衡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路桥力量2022-09-17
- ·湘投国际衡东燃气发电项目等10个项目集中开工202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