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衡阳年度热词·转正:同心协力,聚能向正
衡阳日报1月11日讯(记者陈润) 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稳定恢复,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重要经济指标大多位居全省前列,并且克服疫情影响实现“转正”: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二。
成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率领全市人民坚持以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为主基调,以建设现代产业强市为主旋律,以育新机、开新局为最强音,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
措施1:【迅速响应,果断决策、精准防控疫情】
第一时间成立市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全国率先按下5A级南岳景区开放“暂停键”,正月初一即取消领导干部春节休假,全面转入战时状态,1.7万个党组织和37万名党员冲锋在抗疫最前沿,5.2万名党员干部放弃春节休假提前返岗,2300余名党员干部担任驻企业社区防疫联络员,党旗始终在防疫第一线高高飘扬。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迅速有力地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根据疫情形势发展,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工作要求,有序推动防控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工作重心从疫情防控为主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始终保持警觉警醒,坚持思想不松、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及时有效化解疫情各类风险。
措施2:【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把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仗并作一仗打,稳妥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用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以超常规举措对冲疫情影响,全面开展“奋战一百天、实现双过半”争先创优、“投资促进周”“援企服务、助力倍增”等活动,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十条意见”和稳楼市“十七条”等硬核措施,成为全省第二个开复工率达100%的市州。集中力量打好物资保供战,坚持自主生产、外部采购、社会捐赠三管齐下,全力支持企业满产、扩产和转产,消杀用品在满足全市供应的同时为全省提供支援,短时间内实现防护物资由供应紧缺到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在全省率先建立应对疫情保障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品种齐全、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全年物价涨幅始终保持全省最低。
措施3:【全力落实“六稳”“六保”】
2020年1-11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全省第三。新增“四上”单位353家,同比(下同)增长187%,其中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超过200家,创历史新高。全市市场主体达37.5万户,市场主体和企业总数均居全省第二。粮食生产形势为近年最好,粮食播种面积746万亩、产量330万吨,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粮食安全工作为全省贡献“衡阳经验”。获评全省畜牧水产、生猪稳产保供先进。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成功举办第四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暨首届衡阳茶油博鳌论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总收入等降幅持续收窄,国庆假期南岳衡山景区接待人次全省排名第一,市场回暖态势明显。成功举办第二届社交电商峰会,全省首家直播学校祝融学院引领“直播带货”风潮,全市电商企业超过4800家,电商交易额常年位居全省第二。5A级物流企业实现破零。
措施4:【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
2020年9月28日,全市产业链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14条产业链、17位链长按照动员会安排部署,相继通过召集骨干企业听询意见、走访龙头企业、带队考察招商等方式,对所联系产业链工作进行调度安排。各产业链承载地城区(园区、市直部门)在为每个产业链推进办公室配置2-3名工作人员的基础上,还明确1名分管同志担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市工信局分别就成立联合党工委、行业协会提出建议方案并按程序送审。市重点优势产业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20年全市产业链建设工作任务清单》,对6大重点任务15项具体措施,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比学赶超、齐心协力抓产业链的浓厚氛围。
措施5:【务实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以省市重点项目引领项目投资、以稳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市投资完成进度为近年最好水平,充分发挥了稳经济的“压舱石”作用。优势产业链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衡阳高新电商产业园、湘南湘西高新软件产业园、衡阳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比亚迪车灯、杉杉奥特莱斯等项目竣工投产或开园。28个省重点项目、11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万魔声学、华侨城、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等23个项目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平均投资完成率达135%。283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5.9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94.9%,提高44.3个百分点。
措施6:【大力促进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7”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科技财政公共支出增长175.8%,高新技术产值、高新技术产品营业收入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市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65家,预计净增量较去年翻一番,增速排全省一类地区第一。申请专利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增速排全省一类地区第一。荣获省科技奖励18项,居全省第二。技术合同交易额有望突破18亿元、增长45%。县市区(园区)全部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破零。成功举办2020年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31期“船山论坛”助力衡阳企业跨越发展。成立企业上市辅导中心,“五个一”体系推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承担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任务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3000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黄花菜不止于菜”项目获全国双创大赛一等奖,创我市最好成绩。
措施7:【全面深化重点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证书基本颁发到位,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工作稳慎推进。“六微”模式提升机关党建水平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典型案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期验收获评全国优秀。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石鼓区基层社会治理“五中心合一”、衡南县“校联体”、衡阳县乡村治理“梅花模式”等改革被中央和省里推介。
措施8:【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
大力倡导“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精神”,持续开展“援企服务助理倍增”等活动,为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放管服”工作经验获全省推介,“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获“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入全国前20强,荣获全国“服务之星”“抗疫争先”称号。项目审批全面提速,300多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获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12345政府服务热线荣获全国“服务之星”“抗疫争先”称号。111月,全市在线审批办结项目7410个、总投资9347.64亿元,占全身比重分别达11.39%、10.94%,均居全省第二。
措施9:【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成功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中欧班列正式开通,综保区获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高新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通过长沙海关验收,水口山五矿集团保税仓获批建设,航空口岸呈报国家口岸办审批,全市开放平台的集聚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南岳机场通航航线增加至18条,直飞北京首都机场航线成功首航。对外贸易合作遍及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与德国、巴拿马等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实现外贸“倍增”,与“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额32.1亿元,增长27.1%,衡阳的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相关阅读
- ·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2024-05-23
- ·市政府召开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2024-01-30
- ·挑大梁的责任和担当——访省人大代表、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2024-01-27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2022-09-24
- ·朱健:为衡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路桥力量2022-09-17
- ·湘投国际衡东燃气发电项目等10个项目集中开工202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