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丨凌帆:带领乡亲们一起“花开富贵”

点击查看原图

  衡阳晚报1月11日讯(胡苏) 他是80后,经过多年的艰难创业,成为村里家喻户晓的年轻企业家;他致富不忘乡邻,在自己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带领乡亲们一起“花开富贵”。他,就是衡阳县石市镇石市社区的凌帆。

为了父母返乡创业

  1989年6月,凌帆出生在衡阳县石市镇石市社区,家中有兄妹三人,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常年在外打拼的凌帆为了照顾病床上的父母回到家乡创业。

“为什么只有昆明可以种出那么美的鲜花?我们衡阳怎么不行?”由于气候条件限制,湖南市场上的太阳花大多来自于昆明和广州。高昂的运输成本,让太阳花的售价居高不下,这让凌帆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通过土壤改良,利用技术手段弥补气候限制,在本地种植太阳花。于是,他带着年轻人的闯劲和拼劲,辗转昆明、长沙多地考察,学习鲜切花技术。

随着第一批非洲菊的成功培育与上市,凌帆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成功拿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打破了本地花市全依赖外地货源的单一局面。

4年来,凌帆通过技术手段,先后突破了土壤、气候的限制,逐步将花卉种植产业做大做强。在当地扶贫、农业部门和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和帮助下,他流转土地130余亩,陆续投资400余万元,成立了公司,在家乡开展太阳花、向日葵、康乃馨等特色花卉种植。目前该基地的鲜切花区域性种植技术已实现新的突破,成为湖南地区首家鲜切花技术成熟基地。

“我们的鲜切花品质好、价格便宜,回头客很多。”凌帆介绍,目前基地所产的鲜花供不应求,每天要往省内长株潭等地发出近5000朵。

一路艰辛迎花开

  笔者跟着凌帆“巡园”,虽是冷冬,可不一会儿就忍受不住闷热的大棚,走出去透口气。而创业的这些年,凌帆起早贪黑,泥里来水里去,往往在棚里一呆就是一整天,不仅如此,还兼职打包、发货、客服、技术员,他笑称自己“全包干”。

“公司建设初期,我的资金陷入瓶颈,政府部门主动帮我联系,为我办理创业担保贴息贷款,还帮我报名创业培训班,接受系统培训,并联系花卉种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解决花卉种植在土壤浇水、阳光、温度、施肥、虫害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一系列的优惠和帮扶措施,让凌帆迈开稳健步伐,增强了创业的信心。

疫情期间,看着平日里脱销的鲜花积压在仓库,凌帆计上心来,他以超低价开展线上团购,积极联系老客户打开销路,不仅处理掉了“囤货”,还发展了一批新客户。可屋漏偏逢连夜雨,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花卉基地被水淹泡,有些花还被洪水冲走,损失超百万。但凌帆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让他选择从头再来。在当地各级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政策帮助下,花卉基地重新“绽放”。

 从创业人到帮扶人

  目前,凌帆的鲜花产业经营有声有色。下阶段,该基地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凌帆计划在未来2年内扩建至300亩左右。凌帆还设想打造一个以鲜切花为依托,集观光、休闲、科普、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特色园林。

他兑现了当初的誓言:“我不仅自己要致富,还要拉着村民一起奔小康。”该基地已与本镇的6个村130户375位贫困户签订了产业帮扶协议,2020年对接异地搬迁贫困户后扶人员222户643人,为贫困户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产业路上,他也从昔日的创业者变成了现在的帮扶人。

“原来村里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现在他们都想回来和我一起创业。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为乡村振兴、为新农村建设贡献绵薄之力。”凌帆指着一片荒地,信心满满地说道,他要将这里变成一片向日葵花田。
【编辑:钟文婷 责编: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