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市推行“双推比选”为村级换届添生机增活力

衡阳日报2月18日讯(记者唐海强通讯员许璐 康乐)“非常荣幸去年通过双推比选成为村级后备力量,今年初又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委员,我将脚踏实地为村民服好务,为乡村振兴出份力。”近日,耒阳市哲桥镇石塘村的曾邵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自信地说。他是我市“双推比选”村(社区)干部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我市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及早部署、高位推进,于2020年5月出台了“强基培育”方案,明确采取“双推比选”,即组织推荐、个人推荐,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县(市)区委组织部比选的方式,大力培育村级后备力量,特别是“一肩挑”人选, 让基层“两委”组织“身强体壮”, 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精心“选好苗”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能担大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必须严把“选苗关”。我市广开招贤纳才之门,敢于打破地域界限,面向社会广发“英雄帖”,从村“两委”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优秀农民大学生、“三支一扶”人员及返乡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多渠道、多层次选拔村级后备力量。坚持把“政治表现好、带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作为选拔基本条件,合理设置年龄、学历等资格条件,参照村干部人选负面清单列出不宜选拔情形,历经“双推”、资格审查、笔试、面谈、考察等多道程序关口,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确保“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好苗子”。截至目前,全市共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237名,其中,35岁以下的3297名。
悉心“育好苗”
选中的“苗子”回村之前,大多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门外汉”。为帮助他们切实提高履职能力,我市舞出了“三板斧”。“第一板斧”是组织集中培训。市本级每年举办2期示范培训班培训200余人,学习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实用法律常识等课程和农村工作“实战”经验,县乡分层级轮训了2000余人。“第二板斧”是开展实践锻炼。选派村级后备干部到市内外先进村跟班学习,再定向安排到所在乡镇(街道)“墩苗”锻炼,让他们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第三板斧”是结对联系帮带。按照“1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1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1名村级后备力量”的模式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指导开展工作,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工作实绩、个人作风等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祁东县河洲镇河街社区后备干部陈祁就是通过这三轮培养锻炼,迅速成长成才,出色完成了人口普查、医保收缴等工作任务,因业绩突出,去年12月他高票当选为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
用心“管好苗”
为推动村级后备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我市在“管苗”上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一方面,坚持严格管理。采取“县建库、乡建档、村建册”的方法,逐级建立村级后备力量管理台账,乡村两级党组织安排专人跟踪了解村级后备力量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需求建议等情况,并对他们的现实表现进行经常性考察。去年以来,共对考核不达标的578人进行提醒,对不符合条件的187人取消资格,并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确保队伍稳定。
另一方面,注重选拔使用。坚持优先从符合条件的后备力量中选拔村干部的原则,在不超职数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需要,及时选拔表现突出的293名村级后备力量进入“两委”班子。在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又选拔了1825名优秀村级后备力量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128人确定为“一肩挑”人选,为村级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增添了生机活力。
-----------------------------------------------------------------------
相关阅读
- ·衡阳“两客”智能监管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2021-04-23
- ·船山大道分段封闭改造施工2024-05-23
- ·两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2024-05-23
- ·高岭小学9月开始招生2024-05-23
- ·衡阳抗战纪念馆,喜添新藏品2024-05-23
- ·市生态环境局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