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变身“工薪族”,衡南易地扶贫搬迁绘就群众幸福画卷
通讯员尹朝辉 刘民伟 邓勇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敢;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脱贫攻坚战仍在持续,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还需要“心贴心,硬碰硬,实打实”,衡南县以“一抓到底”之势带领搬迁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奔赴小康。
衡南县是衡阳市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县,“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19169户54633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2085户6100人,住房建设面积为152500平方米,总投资达3.7亿元。现已全部完成搬迁工作。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衡南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要求,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扎实推进。
让党旗飘扬在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线
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户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衡南县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从选址、规划、建设,都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牵头组织召开多场现场推进会,千方百计抢抓工作时机,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组织召开“屋场恳谈会”,用脚步丈量民心,面对面与住户亲切恳谈,了解住户的心声和困惑,着力走好易地扶贫搬迁的“最后一公里”。
让新老生活方式“无缝对接”
搬迁户拎包入住,融入了新环境。搬迁之后,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在新家安居乐业,衡南县通过加强水、电、路、网,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附属配套学校、支部、社区、卫生室等建设,让搬迁群众住新家。为了让住户们吃上自己种的蔬菜,衡南县发改局提前与安置点各镇谋划研究,筹建资金,租用耕地或旱土做好规划分配给住户建设幸福菜园,种植蔬菜和瓜果,降低生活成本,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家门口就业农户变“工薪族”
衡南县针对未就业劳动力,开展了详细的意愿调查,召集人社局、职校等,积极为安置区住户提供就业信息,与用工单位对接,其中以茅市镇为代表实现外出务工168户255人(其中省外务工126人,县外省内务工54人,县内务工75人)。推动组织开展型业务技能培训55场,培训2400多人次,不断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务工技能,快速推进农民变成市民、贫穷走向富裕,持续增加群众就业、提高收入,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上班挣钱不再是一个梦想。
配套安置产业让搬迁群众吃上“定心丸”
衡南县采取“政企联动”的方式,将“扶贫车间”建在安置点,并通过办公用地补偿、解决就业补贴、岗前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引进企业,为搬迁民众提供就业机会。积极推动与广东奔立尔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安置区内建立校服加工厂,由镇党委、政府负责“三通一平”和标准化厂房建设,租给公司进行生产和加工,公司优先招聘安置区住户30人就业,每人每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
让政策红利落到特殊群体“口袋”
衡南县集结民生、人社等部门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其中茅市镇安置区住户落实兜底保障政策73户147人,其中享受兜底一类低保9户21人、兜底二类低保40户80人、兜底三类低保24户46人。享受孤儿保障7户12人。同时,还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及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镇内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安置区住户,安排保洁员10人,公益林护林员2人,保证了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搬迁户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让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
衡南县在开展易地脱贫搬迁工作中,还注重加强扶志教育,采取各种积极有效工作宣传方法,为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脱贫之星”评选活动,全县评出脱贫之星144人文明家庭106户,并颁发荣誉证书。积极宣传脱贫之星的经历,激发广大贫困户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实现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斩断了致贫穷根。
搬迁给贫困户带来了幸福生活,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衡南县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在脱贫攻坚方面,既注重“扶上马”,更注重“送一程”,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
-----------------------------------------------------------------------
相关阅读
- ·280秒!速览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2021-04-30
- ·“精准扶贫 三湘巨变”湖南省脱贫攻坚大型成就展“衡阳专场日”侧记2021-04-22
- ·脱贫攻坚答卷丨耒阳市长坪乡潭湖村:农村变小区,山村变景区2021-03-17
- ·挪穷窝 奔小康⑧丨耒阳导子镇罗五成:3年时间,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2021-01-15
- ·挪穷窝 奔小康⑥丨“上班的地方就在楼下,太方便了”2021-01-14
- ·挪穷窝 奔小康④丨衡山县:把搬迁户“扶上马,再送一程”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