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村:奏响“脱贫曲”,走上“蜕变路”
青山村地处祁东县玉合街道,距县城10公里。村里耕地以沙石为主,土地贫瘠,生产效率低下。多少年来,该村一直是贫穷落后的状况。直到2018年衡阳市城管执法局成立驻村工作队入驻该村后,这种状况才慢慢发生改变。
作为扶贫工作队队长,衡阳市城管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欧阳国君带着嘱托与希望,于2018年 5月31日,来到了祁东县玉合街道青山村,一头扎进了小产业扶贫、大产业带动,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等扶贫战役中。
扮靓“面子”,改善人居环境
“曾经我们村交通闭塞、偏僻落后、贫穷脏乱,附近其他村庄的村民甚至流传起养女莫嫁青山村的说法。这也情有可原,因为我们村过去的居住环境实在是太差了。比如说村里以前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出了家门就粘一脚泥,而且要走几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城里。” 青山村土生土长的大学生周粮梦在回忆起村子过去的景象时不禁皱起了眉头。
为改善青山村的居住环境,扶贫工作队前后投入68余万元,为村里安装路灯126具,修建3条1.8公里的村组公路,购买环卫设备、绿化树苗以及健身器材,并协调衡阳市电力局进行农网改造,解决了线路老化、电压过低所带来的生活不便问题。
为改善人居环境,欧阳国君费尽心力,凡事亲历亲为。修路他要指挥,安装路灯他要守材料,购买环卫设施他一趟一趟往城里跑。村子里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他的足迹。村民们碰到他都打趣说他晒得这么黑,像地地道道的农民。经过扶贫工作队的内外联动、多方努力,青山村的人居环境终于得到了改善。
“我们村,现在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山清水秀,我们真的是赶上了好时代!”周粮梦谈及村子近些年的变化时满脸笑容。
内外兼修,培育新风正气
在欧阳国君看来,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对于脱贫来说也很重要,也需要下狠功夫。针对村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保守愚昧的情况,他结合实际,带领扶贫工作队大力推进青山村文明新风建设。
工作队积极开展“尊老爱幼、脱贫致富、助人为乐、环境卫生、文明礼貌”五星家庭评选活动,以物质奖励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贫困户周国顺的妻子2018年不幸身患子宫癌,由于家境困难,实在无法支付高额手术费,就在走投无路之际,扶贫工作队号召全村进行捐款,共为周国顺一家筹得5万多元。2019年,全村与扶贫工作队一起为身患脑梗死的贫困户何铁侠筹款28489元、为身患脑溢血的村民周孙期筹款17189元。和谐互助在整个村蔚然成风。
工作队还积极开展劝学助学活动,并制定“学生激励计划”,考上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的学生分别奖500元、1000元和2000元,鼓励他们奋发图强,在提升村民文化水平上下足了功夫。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青山村展现出新风正气。
鼓起“腰包”,促进村民增收
“脱贫的关键,是看村民腰包鼓不鼓。”欧阳国君看准了贫困问题的根源,决心拔掉青山村的“穷根”。
针对青山村生产基础薄弱、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的问题,扶贫工作队积极与村民研究脱贫方案,对症下药探讨致富之路。对能在家搞养殖的发放鸡鸭苗,想外出打工的帮其找工作,愿发展产业的帮他们贷款创业。
市城管执法局还支助30万元,作为青山村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主要用于种植黄桃和油茶。青山村现已种植黄桃50亩、油茶50亩,计划再种植油茶100亩。
三年来,工作队先后发放鸡鸭苗7800只,支助499人次外出务工,帮助5户金融贷款发展产业;同时开展消费扶贫,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和各种肉类达14.1363万元。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家人平纯收入达1万以上,已经顺利脱贫,我好高兴,真得很感谢工作队的帮助。” 青山村脱贫之星邱新华在谈及自己的脱贫之路时颇为感慨。
邱新华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仅靠种植两亩田和在附近打点零工维持生活,每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
衡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向青山村派驻工作队后,而邱新华正是市城管执法局局长谢茂文的结对帮扶对象。
2017年,邱新华获得市城管执法局产业帮扶资金8000元,开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从最初的1口鱼塘到现今养殖7口鱼塘,面积达到8亩多,共放养1000多尾鱼苗,每年光靠卖鱼收入至少有2万元。
2018年年初,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邱新华又从信用社借了5万元贴息贷款,从广西购买21头黄牛,2018年养殖发展到35头牛,年底销售9头收入5万元。今年扩大养殖规模到40头牛,计划年底销售10头,预计收入7万元左右。今年5月份,扶贫工作队赠送给他鸡苗300只,年底预计可增收1万元左右。同时,他还积极承包本村荒废稻田13亩种植水稻,今年每亩可产800斤稻谷,收入1万元左右。
三年来,在市城管执法局与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邱新华家从人平纯收入2000元到人平均收入接近2万元,顺利摘下了“贫困帽”,并被评为衡阳市2018年“自主脱贫示范户”和2019年“脱贫路上我最美”十佳典型,而扶贫工作队在青山村帮扶的对象远远不止邱新华一家。
如今的青山村,村民的居住环境变“靓”了、腰包变“鼓”了、素质变高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昔日穷乡僻壤正在慢慢蜕变,逐步发展为宜居家园。
-----------------------------------------------------------------------
相关阅读
- ·280秒!速览这八年精准扶贫在湖南2021-04-30
- ·“精准扶贫 三湘巨变”湖南省脱贫攻坚大型成就展“衡阳专场日”侧记2021-04-22
- ·脱贫攻坚答卷丨耒阳市长坪乡潭湖村:农村变小区,山村变景区2021-03-17
- ·挪穷窝 奔小康⑧丨耒阳导子镇罗五成:3年时间,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2021-01-15
- ·挪穷窝 奔小康⑥丨“上班的地方就在楼下,太方便了”2021-01-14
- ·挪穷窝 奔小康④丨衡山县:把搬迁户“扶上马,再送一程”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