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星梦”之重,非每个人可承受
作者魏姗
近日,有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家长为了实现孩子的“演艺梦想”,一步步掉进了一些儿童才艺培训机构和演艺经纪机构联手设置的高价陷阱,投诉无门。陷阱套路大致是:以培训机构为“选角”基地,用竞赛选拔精确瞄准“猎物”,再打着才艺培训的幌子,高价贩卖所谓的演出机会、表演角色,进一步用“童星包装”诱导签约。有受访家长表示,花3万元换来了5天培训和2个镜头。可以说,这些孩子好不容易出镜了,也不过是一晃而过的“群演”。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流传至今,几乎成了一些砸钱造“童星”的家长信奉的“金科玉律”,也逐渐异化成各“童星培训机构”吸引招生的宣传热语。现如今,追逐“童星梦”之人确实越来越多。笔者搜索输入“童星经纪”“童星培训”等关键词,会有超过400万个相关结果。更有数据显示,到2023年,“童星”产业有望达到1161亿元的市场规模。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只不过,现实有时就是过分骨感。“1%的童星,99%的炮灰”这一儿童演艺经纪人总结的数据,深刻描述了追逐“童星梦”的残酷。可惜的是,这盆冰冷凉水依然浇不醒“装睡”的那些人。近年来,有关家长砸钱培养“童星”,“经纪公司”“培训机构”借势疯狂圈钱的新闻不绝于耳,已让吃瓜路人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有时还会感叹一句“槽多无口”。
有一说一,家长的心理不难理解,他们自带“爱的滤镜”,觉得自家宝贝是人中龙凤,心甘情愿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去培养;另一方面,社交网络的日益发达、娱乐圈的门槛渐低,也都在为“造星梦”推波助澜,让不少家长产生了“童星梦”似乎触手可及的错觉。
但错觉终究需要纠正,这是因为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家长们需清醒认识到,并非每个孩子都具备明星潜质,如若一味“滤镜过厚”盲目“造星”,不仅很容易深陷套路陷阱,更可悲的是,还可能适得其反、耽误孩子。毕竟,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其客观规律,切不可揠苗助长。过犹不及的各项才艺、表演培训,动摇的不止是基础文化根基,也会让成长期的孩子平添过重的负担。
还有一点,即便真的梦想照进现实,成为万中挑一的童星,谁又能真正帮他们分担青涩年纪本不该承受的过重压力呢?纯真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让其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的功名利禄、灯红酒绿,很难不谓之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此,笔者奉劝“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应尽早认清现实。因为大多数孩子,其实并不太习惯镁光灯的照耀,他们更需要健康快乐地成长,树立正确的三观。至于相关监管部门也请尽快有所行动,受访专家所言的“儿童演艺培训灰色产业链在各地都有”并非无的放矢,该整顿的整顿、该规范的规范,严惩浑水摸鱼、欺诈违法的“培训机构”,也是监督市场、净化市场的应有之义。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相关阅读
- ·乘“加速跑”之势 聚“热浪涌”之力2024-04-26
- ·衡阳日报评论员: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2024-03-01
- ·衡阳日报评论员:赛出招商引资新成果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2024-02-23
- ·社论丨众志乘长风 同心创伟业——热烈祝贺政协衡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2023-12-27
- ·衡阳日报评论员:奏响“制造立市、文旅兴城”的更强音2023-12-25
- ·衡阳日报评论员:凝聚“制造立市、文旅兴城”的强大合力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