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一个农村留守孩子的成长经历
记者金灿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今年暑期,正当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在忙碌找工作的时候,吉首大学品学兼优的谢晴晴同学已成为衡南县衡云中学一名英语教师。这所在衡阳颇有名气的中学,暑假招了几名英语教师,谢晴晴是唯一一位本科生,其他几位都是研究生。学校领导告诉记者,一是因为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招聘老师,二是因为她确实各方面都非常优秀。

作为一名96后,一名从农村贫困家庭成长起来的留守孩子,她一路艰辛一路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走出了精彩的人生之路。
“大人们都夸我,我就是个好孩子”
记者问谢晴晴老师:“你小时候怎样约束自己,有什么标准吗?”她淡淡一笑:“还没上学时我心里就想,不管做什么,大人们都夸我,我就是个好孩子。后来就习惯按这个标尺衡量自己了。”
1996年,谢晴晴出生在衡阳县渣江镇新锦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打她记事起,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每年只有过年才能见到一次。她和年幼的弟弟、妹妹3人都被寄养在邻村外婆家。

外公当了多年村干部,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和人生导师。很小的时候,外公就教她唐诗宋词,教她写字。她也成了外公的“小跟班”,没事的时候总是围着外公转,外公经常给她讲当地的风土人情,讲传说故事,讲名人轶事,告诉她什么是诚实正直,什么是勇敢坚强,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宽容善良
8岁那年,外公不幸因病去世,晴晴哭得非常伤心,好长一段时间她都觉得外公还在自己身边。而外公灌输她的那些朴素的道理,潜移默化融入了她的血液,她的骨髓,让她受益终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晴晴从小非常懂事,聪明好学,在家也特别勤快。上小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期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家中她帮外婆做家务,带弟弟妹妹。有时背上背着最小的妹妹,后面跟着年少的弟弟,她提着潲桶帮外婆喂猪;十二三岁时,她用小胶桶担大粪到菜园帮外婆浇菜;她用网筛到小河堰头到鱼塘边捞小鱼,向隔壁的奶奶拜师学烘鱼干,她烘的鱼干完整又焦黄,一到集上便销售一空,连村里的大人都夸她的小鱼干烘得好;那时集上有专门收青蒿的店铺,她和弟弟妹妹分工合作,三姐弟眼尖手快,比村里大人们还割得多;她还和外婆种油菜,帮外婆收稻谷成了干活的小能手。
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很多村民都知道谢家有个乖巧能干的好孩子,她也成了大人们教育孩子的榜样。
“知识能改变命运,只有努力读书才有出路”
2009年,谢晴晴上初中了,她和弟弟妹妹回到了爷爷奶奶身边。随着年龄的增大,她更懂事了。她心里明白一个道理:“知识能改变命运,只有努力读书才有出路。”她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让家里将来好起来。

她就读的鼓峰中学离家有十二三公里,爷爷奶奶只得让她住校。在学校里,她学习特别刻苦,每天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她学业成绩优异,每期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大人每周给她10元零用钱。她为了节省来回6元钱的车费,上学回家都是步行。省下来的钱,她都用来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
每次放学回到家里,爷爷奶奶都在田土间忙碌,尽管又渴又饿又累,她放下书包便跑出去帮忙干活,希望能为爷爷奶奶分担点。
初中毕业后,她上了省示范高中分数线。当时,父亲劝她放弃读书去广东打工,她坚决不同意。舅舅在衡东二中教书,她便要舅舅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父母总算同意了。她顺利进入学校学习。她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每天晚上下完自习后,还要在舅舅家中坚持学习一两个小时。
经过三年的努力,尽管高考发挥不太理想,她还是考入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
高考一结束,她就去深圳打暑假工。期间连续上一个月夜班,从晚上九点到次日早上八点,一个人看十二台机床。由于她英语不错,工作之余便帮老板写邮件,计件付费,整个暑假她赚了6700元,解决了第一年的学费。还第一次给家里的长辈们和弟弟妹妹都买了礼物。
知识改变命运。她还将这种观念融进了弟弟妹妹的心灵。她一直没放松辅导弟弟妹妹学业,以自己的努力拼搏影响和感染弟弟妹妹,引导他们好学上进。在她的带领和辅导下,弟弟妹妹学习成绩优异。弟弟现就读于衡东二中青北班,妹妹在渣江镇中学也名列全镇前茅。
“尽自己所能,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当记者问谢老师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她的回答很朴素:“尽自己所能,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她的心里话,也是一句很实在的话。
在学校,她除了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课余时间就做兼职和家教。她送过外卖,发过传单,做过推销,到快递点帮忙,家教更是她课余的“重点项目”寒暑假,她最多的时候同时兼了6份工!大学四年,她没有向父母要过一分钱,除了解决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外,还负担弟弟妹妹的学习费用,甚至爷爷奶奶的一些开支。
尽管这么忙,但她学习一点也没有放松,她年年都拿奖学金。她在学校还担任学生会负责人、班长、摄影协会会长、书法协会、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还作为吉首大学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活动唯一志愿者,获得普林斯顿大学40天暑假交流活动毕业证。
现在,她已成为一位人民教师。她说,她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在三尺讲台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她说,她忘不了云南齐乐乡那4000米高原上茅草盖的木板房,忘不了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人和孩子,她以后还要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她说,她现在与父母在市里买了房子,她要将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和外婆接到市里来住,让他们安享晚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未来是拼搏出来的。
谢晴晴是千千万万留守孩子中的一员,她勇于面对命运的挑战,通过自身努力,赢得精彩的人生。(编辑:朱嘉林 责编:雷昕 三审:张文凯)
-----------------------------------------------------------------------
相关阅读
- ·我市举行第九届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决赛2024-05-16
- ·华新实验中学:学子耕乐园中“乐”研学2024-05-16
- ·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衡阳晚报》小记者零距离感受皮影戏的魅力2024-05-14
- ·石鼓区五一路小学:运动会精彩多,小记者工作忙2024-05-14
- ·湖南高铁职院:88名几内亚学生踏上实习之旅2024-04-26
- ·都司教育集团《衡阳晚报》小记者站成立,200余名小记者“上岗”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