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深露也重,不能随便冻
寒露已到,气温下降,俗话说“春捂秋冻”,为了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要适当“秋冻”,衣服渐渐加厚,让人体慢慢适应,以便增强身体抵抗力。但是,“秋冻”不能随便冻,科学“秋冻”才对身体有好处。
A 这几类人不宜“秋冻”
1.有呼吸系统疾病的
患有哮喘、支气管炎的人,呼吸道防御能力比较差,受到寒冷刺激后,易加重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2.有心脑血管疾病的
寒冷容易导致血管紧张,严重时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3.有胃病的
胃肠道易受寒冷刺激,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胃溃疡病人受冷空气侵袭后,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4.有“老寒腿”的
“老寒腿”即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受寒时,病人会疼痛加重,所以需要注意腿部保暖。
5.体寒女性
虚寒体质的女性容易手脚冰凉,这类人秋季一定要注意自己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疾病的侵扰。
6.有糖尿病的
寒冷时,肌体内很多激素水平会升高,进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甚至诱发急性并发症。
B 如何科学“秋冻”
1.温度太低别冻了
只要日照温度在15℃至20℃时,人们可以适当让身体承受一下冷的感觉,这样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
2.“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
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但也不能冻得打寒颤,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3.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4.有些部位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腹部、脚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 (编辑:王丹 责编:雷昕 三审:张文凯)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相关阅读
- ·东阳渡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义诊活动2024-05-20
- ·我市举办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培训会2024-05-20
- ·市中心医院开展“世界手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2024-05-20
- ·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为患者撑起一片温暖的蓝天2024-05-10
-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开展庆祝“第33个国际助产士日”系列活动2024-05-10
- ·市妇幼保健院乳甲外科团队:连续成功完成3台甲状腺癌根治术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