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蚊子肆虐,预防登革热不可掉以轻心
记者:刘臻
采访专家:南华大学附属公共卫生医院(原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办主任曹健
要说一种让全人类都讨厌的动物,相信非蚊子莫属了,一是它们那不讨喜的外观,二是嗡嗡作响的声音。
夏天走了,秋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凉爽,可是让人烦恼的是——蚊子依然还在,而且在下过雨之后,队伍又壮大了不少。人们常说:“最毒不过秋蚊子”。被秋蚊子咬一口,要红肿好几天,而且比夏天的蚊子咬后更加瘙痒,让人费解又痛苦。
很多人都以为夏天是蚊子最猖狂的季节,其实不是,凉爽的秋天才是蚊子的“最爱”。最适合它们生存的温度是20℃—30℃,天气太冷或者太热都不适合蚊子生存,相比酷热的夏天,蚊子更爱在气候宜人的秋天活动,像是阴雨天气、有光的地方蚊子会更加活跃。
南华大学附属公共卫生医院(原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办主任曹健介绍道,凉爽舒适,时晴时雨的秋季是蚊子喜爱的季节,也是登革热高发季节。目前,国际登革热疫情持续上升,尤其以东南亚地区今年的登革热来势格外凶猛,其中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病例数大幅超过去年同期,且丝毫没有减缓迹象。与此同时,我国登革热发病率较以往同期亦显著增加,据悉,湖北、湖南、河南近期出现多发疫点,但随着气温下降,出现大规模疫情风险较低。目前,湖南省疫情主要特点是输入疫情多。
A 登革热的罪魁祸首是肆虐的伊蚊
谈到登革热的幕后“黑手”,不能不介绍劣迹斑斑的伊蚊。伊蚊是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分布于全世界,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多达近上千种,我国则有100余种。伊蚊又叫“亚洲虎蚊”,在所有的蚊种中咬人最狠,是传布登革热、寨卡毒病、黄热病等疾病的“元凶”之一。一般认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别是城市型和丛林型、农村型登革热的主要传播者。当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可将病毒植入体内,令公众“谈蚊色变”。
从生活环境看,伊蚊多孳生于树洞、竹筒、花瓶、缸罐、石穴、坑洼、废弃的轮胎,以及厨房和浴室里的小型积水中,有些种类则在稻田、沼泽、水塘中生长,孵化成虫后善于飞翔。一般蚊子飞程仅有数十至数百米,最远不过1000至2000米。而伊蚊却能连续飞行5000到6000米,而且十分敏捷,可随心所欲地展开俯冲、急转弯、前后滚翻、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度动作。人们举起双掌对准伊蚊拍过去,满以为能置其于死地时,而伊蚊却能逃之夭夭,溜之大吉,回过头来再次“偷袭”。
当伊蚊吸吮了登革热患者的血液后,病毒随即在蚊体内的唾液腺及神经细胞中大量复制,两周后即能“播撒”此病。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伊蚊不但能终生携带和输送病毒,并可经蚊卵将病毒传给后代,通过蚊卵带病毒过冬,使登革热“生生不息”。一旦带有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人体,即可将病毒带入人体内,使人致病。
B 严重登革热需及时就医
从临床上看,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3至14天,平均为4至7天。人感染后呈现为隐性或显性感染。隐性感染者不发病,但却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染源。显性感染就是登革热,临床分为典型、轻型和重型等3个类型。这其中,典型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三痛”(眼眶痛、头痛、肌肉和骨头关节酸痛)、恶心呕吐和皮疹,部分患者有出血现象和淋巴结肿大。轻型登革热症状则较轻,类似流行性感冒,1至4天可痊愈,且预后良好。重型登革热发病初期时类似典型登革热,3至5天后突然加重并迅速进展,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休克,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居住在登革热疫区或近期到疫区旅行,出现发热症状,再加上以下任两条登革热症状:恶心呕吐、皮疹、“三痛”、止血带试验阳性、白细胞减少及任何一项警告征象,如腹痛或有压痛、持续性呕吐、临床积液或水潴留、黏膜出血、嗜睡、烦躁不安、肝肿大>2厘米、红细胞压积增加、血小板减少,即有可能是登革热。此外,出现警告征象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登革热(严重血浆外渗、严重出血、严重器官损害),应立即到医院观察和诊治。
C 日常防范记住这些要点
曹健表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首要一条是严格管理好传染源,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医治。要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对可疑者实行医学留观,隔离时间不少于5日;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改善卫生环境,清除和消灭伊蚊孳生地,如翻缸倒罐、清除积水、填平洼地,喷酒杀蚊剂消灭成蚊等。在蚊虫孳生季节,家中开窗通风时一定要关好纱窗,防止蚊虫飞入居室作乱;最后,对于小孩老人等易感人群尽量避免在凉亭、绿化带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并且远离积水、废旧轮胎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一般上午8—10点、傍晚4—6点是伊蚊出没的高峰时段,这些时间段就尽量不要穿着短衣短裤出门溜达。
相关链接:
蚊子可以传播的10大疾病
1.登革热
登革热无疑是由蚊子引起的最危险和最致命的疾病之一,这种现象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人比较常见。登革热能引起高烧、头痛、关节疼痛和皮疹等最初的疾病症状,目前还没有针对这种疾病的特定药物和治疗方法。
2.西尼罗病毒
这种疾病在动物和鸟类中很常见,但是有报道显示这种病毒也存在于人类细胞中。它通过唾液和母乳从母亲传染给孩子,这种疾病的病毒不仅会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还会破坏脑组织。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这种疾病会导致病人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3.疟疾
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或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原虫在体内不断繁殖,直到出现发烧、寒战、出汗、头痛和严重流感等症状。
4.黄热病
黄热病是非洲和南美洲的常见病,病毒在体内潜伏4至7天,直到感染者开始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和严重发烧等症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发明治疗黄热病的特殊方法。一旦疫苗停止,疾病就会重新开始。
5.裂谷热
裂谷热在与牛、水牛、绵羊和山羊等驯养动物一起生活的个体中很常见,1910年至2000年的各种报告表明,世界各地,特别是西非、阿拉伯沙特和亚洲部分地区的裂谷热疫情一直很严重。
6.默里谷脑炎
默里谷脑炎由蚊子引起的另一种致命疾病,虽然这种疾病的受害者很少被发现,但无论其病毒在哪里存在,都会导致脑组织受损。澳大利亚是默里谷脑炎受害者比例最高的国家,这种疾病的受害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通常头痛,颈部僵硬,癫痫和昏昏欲睡则表明已经患病了。
7.基孔古尼亚病毒
基孔古尼亚病毒是由伊蚊引起的另一种致命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头痛、呕吐、背痛和皮疹。如果开了适当的药物,这种疾病是可以控制的。
8.列性乙型脑炎
一种严重的脑部传染病,这是由蚊子叮咬引起的。列性乙型脑炎是亚洲、新几内亚和昆士兰北部的常见病,本病的一些严重症状包括高温、抽搐、昏迷和严重头痛。
9.犬心丝虫病
犬心丝虫病是由蛔虫和蚊子引起的最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你应该避免在家里养宠物,比如狗、猫和鹦鹉,因为这些蚊子靠动物来获取食物,这种疾病在美国和加拿大很常见。
10.西方马脑炎
最早于1930年在加拿大和墨西哥被发现,现在可以使用疫苗来治疗这种疾病的病人。据报道,每年有一千多例由西方马脑炎引起的死亡病例,这种疾病在人类和马中很常见。(编辑:王丹 责编:梁丽君 三审:张文凯)
-----------------------------------------------------------------------
相关阅读
- ·东阳渡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义诊活动2024-05-20
- ·我市举办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培训会2024-05-20
- ·市中心医院开展“世界手卫生日”系列宣传活动2024-05-20
- ·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为患者撑起一片温暖的蓝天2024-05-10
- ·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开展庆祝“第33个国际助产士日”系列活动2024-05-10
- ·市妇幼保健院乳甲外科团队:连续成功完成3台甲状腺癌根治术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