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有张世界级“名片”,百年来魅力不减

  船山悟道——一位思想家的行与思
记者唐浩明

  衡阳有两座需要仰视的名“山”。

  一座是天地之山,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另一座是文化之“山”,一代大儒王船山。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湘西草堂门前那幅王船山自题的对联,正是王船山人生两座高峰的最佳写照。前一句代表的是学术高峰他的思想集百家,融古今,建立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泽被后人无数,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毛泽东等重量级名人都是他的忠实“粉丝”;后一句代表的是气节高峰无论是门前栽种柏树,还是“打雨伞,穿木屐”走路,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踩清朝地,都是他宁死不屈、忠贞不二的气节彰显。

  正因为如此,世人给予王船山极高的尊敬:在2016年5月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25位中国思想大家,其中一位就是王船山。其名言警句,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多频词库”;在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王船山作为明清启蒙思想的先导者,进入“国史”的宏大叙事体系,被后人广泛铭记;在哲学界,王船山和黑格尔并称为“世界哲学双星”。

  从这个角度而言,王船山不仅是衡阳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

  2019年是王船山先生诞辰400周年,如何让船山走进寻常百姓家,如何让船山精神创造性转化而泽被当下,如何让这张世界级“名片”进一步提升衡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衡阳日报社精心策划的“一位思想家的思想地图纪念王船山先生诞辰400周年”大型历史文化采访报道(报道结集出版的书名为《船山悟道一位思想家的行与思》)令人翘首以待。

  这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任何思想的形成,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催化。王船山游历甚广,有记载的行迹点达160余个,报道有针对性选择了对其人生和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24个生活地点,以王船山一生的三个梦想为主线,既有实地探访,又有史料考证,严谨又通俗地展示了王船山“从入仕报国梦到抗清救国梦再到学术兴国梦”这一思想变化的轨迹。

  这是一次学界与媒体的携手合作。学界与媒体联手对王船山一生行迹做系统的实地探访,在全国尚属首次。10多位王船山研究专家、20多位记者组成采访团队,兵分数路,历时3个多月,总行程近7000公里,由于王船山行迹并无系统记载,需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细细翻阅,发现线索,打捞片段,佐证记载,个中艰辛,不胜枚举。此书共收录文章35篇,约16万字,填补了王船山行迹方面的研究空白。

  捧读此书,似乎在沿着王船山的足迹前行,似乎在进行一场穿越400年的心灵对话,船山思想的脉动,从枯燥的典籍中跳出,变得生动而具象:在王衙坪,是天赋异禀的王船山;在岳麓书院,是胸怀天下的王船山;在湖北武昌,是科举得志的王船山;在江西南昌,是国破梦碎的王船山;在岳阳湘阴,是才能显现的王船山;在南岳衡山,是抗清续梦的王船山;在广东肇庆,是身陷彷徨的王船山;在广西梧州,是仕途梦断的王船山;在邵阳中乡,是观望时局的王船山;在湘西草堂,是潜心著述的王船山几乎每个地点,都能映射他的思想状态,把这些地点连接起来,就是一幅脉络清晰的“王船山思想地图”。

  从25岁开始,遭逢国变的王船山,生活颠沛流离,他“当过官、打过仗、吃过苦、逃过难”,切身感受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动荡之苦,因此,较之“闭门只读圣贤书”的学者,王船山更接地气,更富阅历,也更有感悟,这些书本上没有的学问,恰恰是成就船山思想高度的重要支撑。

  王船山先生诞辰400周年,是百年一遇的文化盛事,能在百年的时光之轴中留下鲜明的刻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幸。

  是为序。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