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糖尿病”,中医有“妙招”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存在时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000万人数,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增长数量最快的国家之一,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在大众的印象里,治疗糖尿病是专属于西医的事儿,事实上,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也独具优势。

  11月14日是第13个世界糖尿病日,记者采访到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主任李振衡,带你了解糖尿病,解读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之处。

  吃得多动得少,糖尿病可能会“找上门”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因此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25%到50%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则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随着人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让人们的饮食结构趋于不均衡,出行方式的改变让人们的运动时间大幅度减少,而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血糖代谢紊乱与-细胞功能的缺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

  李振衡表示,故糖尿病被戏称为“富贵病”是有一定的道理,肥胖人群可以通过减肥来有效达到控制血糖稳定。

  70%糖尿病患者早期无症状,定期测血糖是关键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与高血糖相关的“三多一少”和皮肤感染、乏力、视力变化等症状和临床表现。但李振衡指出,事实上70%的早期患者常常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较轻,但随着疾病的发展,糖尿病患者会逐渐出现多系统损伤,并出现与并发症相关的临床症状。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且必须是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才可确诊,因此饭后进行的血糖诊断结果往往不大准确。

  治疗糖尿病,中医源远流长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脾疸”等范畴,消渴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一词既指口渴欲饮水,水自内而小的症状,又指症状为口干、口渴欲饮水、小便频数的病症名称。

  消渴的“消”为消耗之义,说明病机是由于阴虚火旺、消烁津液所致,“渴”指烦渴,因消耗而渴。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在病人体质偏于阴虚燥热的基础上,加上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外因作用下而发病的,病变涉及肺、胃、肾等脏腑。《金匮要略》中常见的“三多一少”症状,特指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症状的消渴病,突出了胃热、肺胃津伤、肾虚三方面的病理机制,这些描述与现代科学所记载的大多吻合,印证了中医对于糖尿病的了解与治理由来已久。

  中医治疗糖尿病,更注重个体化治疗

  李振衡认为,中医临床诊疗糖尿病,一直以来都坚持“天人合一”“三因制宜”原则,注重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根据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以及季节、地理环境等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模式,能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针对患者的病情的治疗可以采取不同的诊治方案,在患者疾病的控制尤其是康复上,中医具有巨大的优势。如,肥胖的患者多为痰湿体质,应该在加强锻炼、低盐低脂饮食的基础上,多服用一些化湿药物;而阴虚体质的患者,则应该多服用一些养阴降燥药物调理,如麦冬、人参、黄连、葛根等;禀赋不足体质的患者,则应加强体质锻炼,同时服用一些黄芪、党参等药物。

  通过中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不同临床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整血糖,降低血黏度,调整患者体质,使其归于阴阳平衡的平和体质,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对付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有“妙招”

  谈到糖尿病的危害,李振衡说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其种类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但中医在对付糖尿病并发症上独有心得,并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收获了优良的成效。

  中医在对糖尿病合并多种代谢紊乱疾病,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以及肥胖等,都可以达到不错的综合调治效果。虽然综合调治代谢综合征是国际难题,但多项研究证实,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肥胖、血糖高、血脂异常、血压高等,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这么多年来,市中医医院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是患者们有目共睹的。李振衡提起一名曾让他印象深刻的病人。

  52岁患者李某来到医院诊治时,全身皮肤痛疼难忍。“裤子都不能穿了,衣服对我来说硬得有如刀割一般。”谈及疼痛程度,李某如是说道。面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折磨,病人苦不堪言。住院后,李振衡针对她的情况采以不同的药物搭配治疗,采用活血化瘀、消散瘀滞等汤剂内服。经过了20多天的中西结合治疗,病人身上的疼痛已经大多减退,称赞“李医生的医术高超,中医的诊治手段来的好,来的快。”

  少吃多动,糖尿病的预防并不难

  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迅速增加,糖尿病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于糖尿病的高发率,李振衡给出这些建议:生活规律、不熬夜、不暴饮暴食,在饮食上多吃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的,同时增加体力活动,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只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即大幅下降了。

       专家链接

  李振衡,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现任职于衡阳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科主任医师,科室主任,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衡阳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编辑:邓灵 责编:雷昕 三审:张文凯)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