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满爱的老师才能走进孩子内心
记者:谢丹

一名乡村教师,在市、县教学比赛中屡屡获奖;他指导的学生,在市、县语文类竞赛中也多次揽获一等奖。
他叫刘志坚,来自衡东县石滩乡中学,是个有点不一样的乡村教师——扎根农村,教书育人却不走寻常路。
喜欢“蹭热点”的老师
刘志坚有个一直保持的习惯:学习。
从授课技巧到课堂学习效率,刘志坚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优化提高。他说,寓教于乐学生更容易接受。

刘志坚的课件常常充满活力。他喜欢“蹭热点”,搜索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或网友评论等,加入自己的课件中。如此,不仅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扩展学生的见识。
针对跟不上课堂教学内容而容易“开小差”的学生,刘志坚会在课后根据情况重新的细心修改课件,争取让每一堂课都是有效传授,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消化吸收”。他还会细心地将生僻字和晦涩的文言文句子挑选出来,重点讲解,耐心地分析文言文的翻译。

石滩乡中学157班学生邓飞燕说,好喜欢上刘老师的课,他每次讲的内容我都容易接受,现在成绩提高了很多。“而且去问他问题我也不会紧张,他总是满脸笑容又很耐心地为我讲解”。
充满爱的老师才能走进孩子内心
刘志坚说,一个充满着爱的老师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的。
有过多年的农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刘志坚感受到农村留守儿童是教学中的特殊群体,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曾经有一名学生,家里条件不好,又因火灾导致家中一贫如洗。雪上加霜的是,他母亲又得了肺梗塞,需要一大笔费用治疗。这名学生欲辍学出去打工。
刘志坚得知情况后,当即拿出身上仅有的1000元钱交到了这名学生手里,把他带回学校。随后,刘志坚通过组织学生捐款,向当地居委会求助等方式,为这名学生募集到2万多元。如今,这名学生已经初中毕业4年了,刘志坚还一直提供资助,从未间断。
2016年,刘志坚作为学校扶贫队员驻村。
刘志坚告诉记者,当地初中生辍学的情况不少。一些家长抱着“读书无用论”,同时想把孩子带到身边照应,又能顺便一起打工赚钱。

刘志坚急了。“没文化、没技能,还没有成年,孩子能干什么,只能干苦力活。难道你们就想孩子一辈子做苦力,做廉价劳动力吗?知识能改变命运……”为此,他一家一家上门做工作。
“遇到懂理一点的,我们去做做思想工作,家长会转变观念支持我们,让孩子继续回来读书。”刘志坚告诉记者,也有听不进的,就打“车轮战”:先是每天去家访,然后发动学生的邻居、亲戚、村委会干部一起做家长工作,一遍又一遍。
“我真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珍惜学习机会,希望他们能用知识去创造自己的未来。”刘志坚说。(编辑:王丹 责编:李少华 三审:张文凯)
-----------------------------------------------------------------------
相关阅读
- ·我市举行第九届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决赛2024-05-16
- ·华新实验中学:学子耕乐园中“乐”研学2024-05-16
- ·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衡阳晚报》小记者零距离感受皮影戏的魅力2024-05-14
- ·石鼓区五一路小学:运动会精彩多,小记者工作忙2024-05-14
- ·湖南高铁职院:88名几内亚学生踏上实习之旅2024-04-26
- ·都司教育集团《衡阳晚报》小记者站成立,200余名小记者“上岗”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