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小学化”的背后,家长如何“去焦虑”?
记者翟瑜 实习生蔡雨岑
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如今,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已经成为教育界共识。然而,我市部分家长因为幼儿园实行“去小学化”而担心幼儿园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孩子上小学后会跟不上。
教育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表示,从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渴望通过在幼儿阶段实行小学化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得不偿失。关于家长如何“去焦虑”?专家认为,家长要正确认识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幼儿园老师要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早教工作,并与家长达成共识;社会培训机构要采取适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方法,也要加强对家长的正面引导。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引起部分家长焦虑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直接向幼儿传授小学阶段才应该接受的具体教科书知识,它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就幼儿园“小学化”情况开展专项治理,治理范围就包括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以及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就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问题,记者采访了10位家长,其中,5位家长期望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完全不同,不提前学习,小孩上了一年级后完全跟不上。”家长杨女士告诉记者,幼儿园有必要提前教授小学的相关内容,为入小学做好知识准备,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今年37岁的家长段珊认为,主要是觉得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后,担心与小学衔接不上,如果不额外培训,上小学之后,孩子就会很辛苦。
也有部分家长对此持不同意见。家长刘先生表示,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幼儿园表示寓教于乐,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据学前教育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小学化”是指用办小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实施幼儿园教育,这种实施方法是有问题的。36岁的幼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部分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要提前教孩子学拼音、写汉字、学数学……似乎不这样做,孩子就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目前,我市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专项治理是对幼儿教育整个阶段实行“去小学化”治理,重点治理幼小衔接阶段。
市实验幼儿园园长谭晓明表示,家长片面关注幼儿提前学习知识,忽视其心理及社会适应,这将使幼儿处于紧张受抑状态,不利于入学适应。因此家长不要焦虑,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不仅要改善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同时也要努力把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置于重要地位,最终帮助他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幼儿阶段主要是以培养认知习惯、兴趣爱好为主。如果违背孩子自然发展规律过程下进行小学化教学,很容易导致孩子有厌学心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市实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实施一日生活皆课程,将知识点分解到活动环节中去,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索,提升能力,并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孩子认知面。”据谭晓明介绍,幼儿园还非常重视家园合作,建设家长学校,通过社区、家长以及周边资源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跳蚤市场等丰富多彩的亲子体验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与管理,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使课程趣味化、多样化,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实际上,真正科学有效的幼儿教育,应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锻炼孩子自理自护的基本能力、培养孩子会交往、敢交往、懂交往的社会性情商以及健康的身心和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掌握的粗浅的知识技能。”金色梯田幼儿园总园长黄灿红表示,在幼儿园,我们以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为宗旨,顺应孩子天性,提倡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有专职的教研团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每个年龄段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核心思想为引领,以主题整合的形式,设置相应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多措并举推动幼儿教育去“小学化”
记者从市学前教育中心获悉,考虑到家长们的担忧,衡阳各县、市区制定去“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包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工作、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家园合作等。
近年来,我市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引导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听专家讲座,学习指南思想,坚持以幼儿为本,转变旧观念,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求,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各县(市)区组建团队,集体研讨,大力化解去“小学化”困惑,组织以游戏教学的竞赛活动,以五大领域为轴线,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秉承“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渗透到游戏和生活中去,提高一线教师对游戏教学的组织能力,并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在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方面,我市也下了一番功夫。各家幼儿园研究区域活动,体验自主探索,大力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户外设立了大、中、小型攀爬玩具,配备有各种球类、绳类、车类等锻炼器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充分运动起来,从各方面培养幼儿的钻、爬、跳、平衡、跑、投、走、骑的能力。
要做到去“小学化”,须在关口上严格把关。我市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对于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督促其参加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仍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的,要限期予以调整。对于不适应科学保教需要,习惯于“小学化”教学,不善于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通过定期开展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坚决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去“小学化”的重要举措之一。规模大、有条件的幼儿园安排有教学组长专管教研工作,并成立年级教研组,园行政均进入到各年级组参与教研。目前,我市大部分幼儿园建立了园本教研制度,例如业务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园本教研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家长为了孩子,初心都是好的,这也是需要一个长效机制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市学前教育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幼儿园老师要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早教工作,跟家长要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社会培训机构应采取适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方法,同时必须加强对家长的正面引导。
相关链接:幼儿教育如何“去小学化”?
做好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完美人格形成以及终身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市实验幼儿园园长谭晓明强调,“去小学化”要去掉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幼儿园阶段教育的任务是启蒙,不是进行机械化学习,灌注散碎的简单知识。对于幼儿的教育,家长和老师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通过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从观察、表达、想象、动手等能力着手,趣味化、活动化引导孩子了解、吸收知识内容。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必须是自由的、快乐的。如果是压抑的、束缚的,反而是学习道路上的阻碍。
“作为老师,要让课程内容通俗易懂,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孩子易于接受。作为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进行一定的学习引导,但一定要注意方式,切不可急于求成,挫败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她表示,让孩子恰当、平稳地走过幼儿园的学习阶段,家长及时调整焦虑心态也非常重要。幼儿园通过让家长体验活动,实现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引领,转换家长的思想观念,让家长信任老师,与老师一同努力,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建立起来,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她还建议,父母平时也要多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在亲子共读过程中,一起去看、去读绘本故事,让孩子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比通过培训班强加学习效果更好。同时,夫妻俩要营造融洽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编辑:陈曦 责编:雷昕 三审:张文凯)
-----------------------------------------------------------------------
相关阅读
- ·我市举行第九届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决赛2024-05-16
- ·华新实验中学:学子耕乐园中“乐”研学2024-05-16
- ·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衡阳晚报》小记者零距离感受皮影戏的魅力2024-05-14
- ·石鼓区五一路小学:运动会精彩多,小记者工作忙2024-05-14
- ·湖南高铁职院:88名几内亚学生踏上实习之旅2024-04-26
- ·都司教育集团《衡阳晚报》小记者站成立,200余名小记者“上岗”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