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花大价钱买假货?教你几种贵重中药的鉴别方法

  李荣明 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贵重中药货源供应日益紧张,中药造假掺伪事件不断增加,影响了中药的应用价值,甚至威胁使用者的生命健康。为了帮助市民学会识别真伪,现介绍四种常用贵重中药的鉴别方法。

点击查看原图


  一、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主要产自西藏那曲、昌都,青海玉树,以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在夏初时期采挖,5月中上旬开始。

  冬虫夏草功能:补肾益肺,止血化痰。主治:用于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咯血。用量: 39 g。贮藏至阴凉干燥处,防蛀。

  冬虫夏草的形成,通俗的说就是虫草蝙蝠蛾在土壤中产卵,孵化为幼虫之后,冬虫夏草菌种侵入幼虫体内,吸收幼虫体内的营养,并在幼虫体内不断繁殖,致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在来年的57月,从幼虫头部长出黄或浅褐色的菌座,生长后冒出地面呈草梗状,就形成我们平时见到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性状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有香菇气味),味微苦。折断面有一个小中空或淡灰色的小马蹄形印迹。

  冬虫夏草以虫身色黄净、发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有空心,子座短小为好。

  冬虫夏草以西藏及青海产为最好,其中,西藏那曲、青海玉树产虫草质更优,此两地产虫草虫体较粗,色黄净,子座亦短。四川产冬虫夏草虫体较细,外表黄褐色,色暗,子座长。

  冬虫夏草地方习用品种和混淆伪劣品种: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新疆虫草,用竹签连接断掉的虫体和子座,子座拌铅粉增重,人工伪造虫草,虫草花,泽兰的根。

  “虫草花”并非花,实质上是虫草子实体,而不是冬虫夏草子实体。培养基是仿造天然虫子所含的各种养分,属于一种真菌类。与常见的香菇、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很相似。

  商家为了炒作,把它叫做“虫草花”,虫草花外观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了“虫体”,而只有橙色或者黄色的“草”。

  二、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瓦布贝母、太白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植物来源及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川贝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在58月采挖(刚出土的川贝不能长时间捏于手中,以免变成“油子”)。在晒干过程中,如外皮未变粉白则不易反翻动,忌用石坝或铁器晾晒,忌堆沤,否则泛黄。翻动宜用竹、木器而不用手,以免变“油子”或“黄子”。干后,装入麻袋摇动,搓脱泥沙、残根即可(不能水洗)。

  川贝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功能。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松贝主产于四川松潘、红原,其次青海、云南。松贝呈圆锥形或近心脏形,高38mm,直径39mm。其小如豆如珠,故有“珍珠贝”“米贝”之称,表面类白色。外层鳞茎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底部稍平,微凹入,可以放稳,习称“观音坐莲”,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气微,味微苦。

  青贝主产于青海玉树,呈类扁球形或圆锥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习称“观音合掌”。顶部多开裂,习称“开口笑”;内有内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颗粒大,形似马牙状,故俗称“马牙嘴”。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各类川贝母均以粒小、均匀、完整、质坚实、色纯白、具有光泽者为佳。三大类川贝优劣顺序为:松贝、青贝、炉贝,价格差异较大。

  目前市场上有用硫磺反复熏蒸的川贝母供应,这种川贝色极白,味极酸,不可药用。

  川贝母的常见伪品包括:湖北贝母、东贝母、平贝母、浙贝母、薏苡仁。湖北贝母部分形状似浙贝,部分大瓣抱小瓣,形状特殊。东贝母形似松贝。

  三、天麻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春天麻一般在立夏前,天麻刚出土抽苔时采,过晚则天麻块茎干瘪,质量略差。冬天麻于红色芽苞未出土时采,坚实粗壮,质量较佳,但因地上茎已枯萎,不易发现。“冬麻”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质佳;“春麻”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质次。

  天麻呈长椭圆形,扁缩而稍弯曲,长5cm13cm,宽2cm6cm,厚1cm3cm。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或为残留茎基,习称“鹦哥嘴”或“红小瓣”,或为残留茎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习称“肚脐眼”)。外皮剥落或部分残存,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有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质坚实,半透明,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气特异,(鸡屎味)味甘、微辛。

  天麻伪品马铃薯,为茄科植物马铃薯块茎的加工品。外形颇似天麻,但鹦哥嘴及点状环纹均为人工捏造,干后易产生细裂纹。

  天麻伪品紫茉莉为紫茉莉科植物,是紫茉莉根的加工品,呈长圆锥形,多已压扁,有纵沟及星点状下陷或呈小洞状的须根痕。断面不平坦,略显层纹。味淡、有刺喉感。

  天麻伪品大丽菊为菊科植物大丽菊根的加工品,呈纺锤形,两端渐细。牙白色,有纵皱纹及细小的平行纹理,体轻,断面不整齐,角质样,可见明显的纤维束,有木心或空中,嚼之粘牙。

  天麻伪品芋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呈椭圆形或圆锥形,稍弯曲,外表淡黄色,半透明状,有不规则的纵向沟纹,少数可见针状环纹数圈,顶端留有粗短的芽胞(似鹦鹉嘴),下端有棕色的圆脐形的疤痕。质松脆,易敲碎,碎块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黄白色。以温水浸泡后,有芋头特有的气味,并有大量粘液体。

  天麻伪品芭蕉芋为美人蕉科植物芭蕉芋的块茎,呈扁圆形或长椭圆形,未去皮者表成有38个环节,去皮者环节不甚明显。顶端有时可见茎基痕,下端钝圆,无脐状疤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有白色点。无特异气味,味甜,嚼之粘牙。

  四、蛤蚧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全年均可捕捉,除去内脏,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

  蛤蚧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灰绿色或橙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和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有的再生尾较原生尾短,且银灰色环带不明显。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蛤蚧(大壁虎)头背无对称大鳞,无活动眼睑,吻鳞不接鼻孔,背侧疣鳞扁圆形,两侧稍呈锥状,背部粒鳞间散布的疣鳞1214纵列。蛤蚧(大壁虎)体腹面被覆瓦状鳞,指、趾显著扩展,其下具攀瓣。尾稍纵扁,尾背具68条银白色环纹,再生尾浅横斑不明显或环数少。

  蛤蚧(国产)主产于广东、广西、贵州、及福建,以广东、广西最多。蛤蚧背部可见粒鳞及疣鳞。尾部前端具疣鳞。尾部可见68个银白色环纹。蛤蚧(进口)背部的斑呈砖红色,腹部色浅。

  蛤蚧伪品为红瘰疣螈、壁虎、石龙子。(编辑:魏臻臻 责编:雷昕 三审:张文凯)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