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培训“授之以渔”文化活动“精神脱贫”


  我市通过建设合格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农家书屋管理使用效能及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等措施大力进行文化扶贫,成效明显

  文/图 记者 翟瑜

  “以前,我不懂如何养鸡,由于没有掌握好养殖技术,导致小鸡的成活率低。自从村里开展了技能方面的培训,我努力学习养殖技术,小鸡成活率大大提高,一年增收约20000元。”衡南县三塘镇三福村的周宏凯笑着说。

  近日,记者从市文体广新局获悉,2017年,我市通过建设合格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农家书屋管理使用效能及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等措施大力进行文化扶贫,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加大硬件投入

  实施脱贫工程

  “回想过去,一到晚上,村里漆黑一片,大伙各自宅在家里。自从村里建起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民们在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小戏台参与跳广场舞、唱戏等娱乐休闲活动,还自建了腰鼓队。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衡阳县西渡镇盘龙村贫困户邓盛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盘龙村位于西渡镇最南端,属省级贫困村,通过一系列扶贫工作的开展,如今已脱贫27户89人。

  “文化扶贫,主要让贫困户在精神上实现脱贫。从政府帮贫困户脱贫,转变到贫困户内心自强不息脱贫,进而改正好逸恶劳的习性。”该村支部书记邓亚平告诉记者,2017年,该村投入10余万元资金加大硬件投入,建成了演出的小戏台,完善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增添了文体活动器材,使每个脱贫村都达到国颁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合格验收“七个一”标准,即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和一套体育设施健身器材。通过这些设施的改善,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村民参加劳动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记者从市文体广新局获悉,从2016年开始,市文体广新局组织在全市开展“乡音乡韵”特色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创建评比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市2280个行政村,完成选址建设1985个,建成合格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03个,建成率57.14%。同时,投资近千万元完成市城区180多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此外,全市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6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建成率100%。

  开展技能培训和读书活动

  增强脱贫本领

  4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衡南县三塘镇三福村的农家书屋,不少村民在书屋里翻阅农技知识的书籍,图书管理员范登香在屋内则为村民借书做好登记工作。

  对村里文化扶贫工作,范登香感触最深的是,农家书屋的重建、完善和村里开展农技培训,让贫困户获益不少。

  据该村村主任罗文龙介绍,2016年,三福村经合并重组后,共有23个村民小组,2460名村民,其中贫困人口为54户154人。经过扶贫工作的开展,目前,已有33户128人实现脱贫。

  今年40岁的唐耀春原是村里的贫困户,其妻有病在身,膝下养有一女,没有经济来源,平时只有靠打临工维持生计。自村里重建农家书屋,开展农技培训后,他积极参加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经常到书屋翻阅学习农技知识书籍。

  如今,他承包了70余亩的农田种上了稻谷,同时承包5亩鱼塘,养起了桂鱼。由于种植和养殖技术过硬,如今,他一年增收约8万元,去年家里还盖起了新屋。

  据了解,2017年,全市4878个农家书屋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补书100万余册,开展技能培训300余场次,培训人员9000余人次。

  一年来,市文体广新局组织全市性农家书屋大型读书活动3次。春节期间,我市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组织开展各项读书服务活动6000余场次,120余名图书专业人才深入各农家书屋开展服务1000余次,农家书屋图书借阅量超过100万册次,参与各项读书活动人员逾40万人次。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