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塘龙氏宗祠:200多年老祠堂有许多故事要说


  龙氏宗祠门头


龙氏宗祠正面全景


宗祠外墙的窗户设计成船桨样式


花板上的“蝙蝠”雕刻


  宗祠内存放着耍龙灯的道具

  衡阳全搜索网讯(记者 罗文鹏 摄影 王翟)3月初的一天上午,我们在雁峰区岳屏镇兴隆村一个曲径通幽的岔路口,找寻龙氏宗祠。在路口外乍一看,庭院深深深几许,走进去,才看到翘角山墙、青砖灰瓦,是衡阳古建筑熟悉的模样。大门紧锁,在等待联络人的间隙,有三三两两的雨滴打在脸上,在祠堂前的水塘里,激起一圈圈涟漪。

  3月初的一天上午,我们在雁峰区岳屏镇兴隆村一个曲径通幽的岔路口,找寻龙氏宗祠。此时的心境,借用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后面几句词“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有214年历史

  龙氏宗祠位于岳屏镇兴隆村中间塘组,座东北朝西南,属典型湘南古建筑。

  祠堂的规模,其实并不大。因为地理形势的缘故,西面、北面靠山,在东北角开辟一条小道,给陌生来客造成了曲径通幽、庭院深深的假象。但在它的正前面,却视野极开阔,门前水塘,仍能够看出半月牙的形状。

  祠堂门口摆放着两只大理石的狮子,一看就是现代粗糙做工的产物。石头门额上刻着“龙氏宗祠”几个烫金大字,左右两边外侧各刻有手持笏板的文官像,左内侧刻“阖族公立”,右内侧则刻有年代落款“嘉庆癸亥年孟冬毂旦”。据此推断,这处祠堂可能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距今有214年的历史了。

  外墙用水泥、白灰粉饰一新,遮盖住了红砖新砌的墙体,就连楔形的箭孔窗也仿建成古代的样式,足见龙氏族人的用心。

  从大量新式工艺和建材的使用情况来看,龙氏宗祠早年已经损坏严重,复建后将古老的石、木构件嵌入“新建筑”中。不过,一些地方由于维护方式的失误,有些“美中不足”,比如,在雕刻着蝙蝠、花、鸟等图案的花板上,刷上了红油漆,使古老的木雕失去了原始的韵味,颇为遗憾。

  但龙氏族人对家族遗产的重视,依然是值得肯定的。他们有固定的人掌管祠堂钥匙并进行维护,当地人多是姓龙,这里便一直是龙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元宵节舞龙灯的灯罩、龙头龙尾,平时也就安放在祠堂内。

  1944年,一名飞虎队员在此遇险被救

  稍等了一会,记者联系的村干部龙教彦骑电动车来到龙氏宗祠。打开大门,亮堂的祠堂大厅出现在面前,偌大的天井,提供了充足的采光,大厅里的仿古神龛摆放整洁。

  “以前大厅里挂满了各种牌匾,可惜都被破坏掉了。”龙教彦说,在最近一次大修之前,祠堂已经破破烂烂。2012年,兴隆村和龙氏家族集资40多万元,历时8个多月,对宗祠墙体、梁柱、额枋、檩梁、椽条、屋顶和瓦面进行整体维修。

  单从古建筑方面说,龙氏宗祠再普通不过了。普通的砖石木结构,深二进,左右各出一横屋,属清代晚期建筑遗存,对研究衡阳清代建筑文化的参考价值有限。

  龙教彦神秘兮兮地说,这里曾发生了许多故事,诸如新媳妇要在这里举办入族仪式、违反族规的人在这里被活活烧死 “吃人”的封建传统,曾给它披上了诡秘的色彩。

  这里最有价值的故事,是发生在难忘的1944年:有一天,一架美国飞虎队的飞机坠落在龙氏宗祠附近,一位美国飞行员神色慌张地逃进祠堂,日军士兵紧追其后,当时祠堂私塾的教书先生龙名世急中生智,叫美国飞行员口含荷叶杆跳进门前的莲花池里。追过来的两名日本兵没有抓到飞行员便将龙名世抓起来审问,这时他的妻子猛咬日本兵一口,他的侄子龙飞身长力大,飞身打倒两名日本兵,让龙氏夫妇躲进后山树林里。当日本兵拿起枪射击时,龙飞已经跑到500米开外的地方,跳进龙家小溪里成功逃生,只有左手腕被击中受伤。

  为了将这个在当地广为流传的抗战故事载入史册,激励后世,3月6日,龙教彦特地将这个历史故事上报了市文物局。

  有故事的龙氏宗祠,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沧桑,曾经办过小学、工厂,现在也是历久弥新,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发挥着传承历史的作用。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